“千万工程”引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5-07-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千万工程”经过20余年一以贯之的实践,为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万工程”不仅成为我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更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千万工程”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通过系统规划和持续投入,“千万工程”改善了乡村面貌,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缩小了区域差距,不断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塑形”。“千万工程”通过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美丽田园、幸福河湖等行动,全面升级乡村地区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生态,极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千万工程”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使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质量的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千万工程”将乡村风貌重塑视为重要的着力点,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特色乡村的打造建设,力求在文化传承和景观塑造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魅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千万工程”既重视城乡物理空间的建设,也关注城乡人居心理层面的融合,不仅是乡村建设工程,也是惠民民心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缩小过去城乡居民的心理落差,持续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清源”。“千万工程”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乡村居民的归属感,缩小了城乡居民在就业创业上的心理差距。特别是基于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的数字乡村建设,减少了城乡信息不对称,逐渐填平了数字鸿沟。“千万工程”注重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城以及“村晚”“村歌”等文体活动项目,促进城乡文化相互交融。乡村文化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发展,城市文化在乡村文化的滋养中孕育新的内涵。“千万工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乡村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逐渐享受到“同城待遇”,增加了乡村地区对城镇化进程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千万工程”夯实城镇体系发展基础,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铸魂”。“千万工程”不断夯实城镇体系,持续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铸魂”。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方面,“千万工程”注重城乡统筹规划,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规模、布局和结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限制,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促进城乡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方面

  “千万工程”通过加大对城镇和乡村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覆盖度,增强了城镇的功能承载能力。同时通过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形式,强化城镇的文化内涵品质。在强化产业支撑方面,“千万工程”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农文旅融合,不断拓宽乡村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镇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专精特新产业园,与城镇加强协同。

  【本文系浙江省全国影响力建设智库专项重大课题“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研究”(ZKZD2024008)阶段性成果】

  (朱文晶,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基地副研究员;蔡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