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列为必须统筹的五对重要关系之一,明确要求“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彰显了党中央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成为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
对经济存量与增量辩证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经济发展,既是国民收入提升的过程,也是社会财富积累、资产负债规模扩大的过程。当下的存量,由过往增量与当前增量共同构成;而今日的增量,又将转化为明日的存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经济发展并非简单的单向扩张,而是动态优化的过程,增量与存量需协同推进。一方面,盘活资金、人力、土地、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能够释放冗余要素,为做优增量腾出必要空间。通过创新性的资源配置,解决存量资源错配或闲置浪费问题,本身也能催生新的财富增量。另一方面,做优增量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存量盘活注入活力,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困境。存量与增量同处一个经济系统,任何时候都需将二者纳入统一规划,维持动态平衡。
在当前阶段,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意义尤为重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底子薄、存量低,为解决“有没有”的紧迫问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增投入拉动。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存量规模大幅跃升、产能普遍过剩的同时,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供给日趋短缺,加之投资收益递减,增量速度逐渐放缓。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将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从单纯的增量扩能,转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率,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将盘活要素存量与增加有效增量有机结合,是实现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2023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4%,而资本产出率年均下降2.9%。可见,未来若要确保年度经济增速稳定在5%左右,并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目标,重点在于提高资本产出率。为此,既要做优增量,增加有效投资,也要盘活要素存量,深度挖掘闲置资产潜力。
正确处理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辩证关系,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在摸清土地、房产、无形资产等存量资产底数、建立台账的基础上,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分类处置,持续提升资产流转效率与盈利能力,这对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与再投资能力、提升政府宏观管理水平、降低宏观杠杆率与企业负债水平意义重大。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必须将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有机结合
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做优增量是抢占创新制高点的关键路径。人类经历的前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而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则侧重于人的脑力延伸。未来,应将新增资源和项目更多投向更具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从过去更注重物质投入,转向更多投资于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努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另一方面,盘活存量是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激励“向上竞争”,在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增量投资的同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地区层面,选择增量方向需因地制宜,充分考量现有存量状况,促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外来投资与本土产业有机融合。例如,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发力;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可借助生产性服务业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实现增量与存量联动、双向赋能。
以盘活存量推动做优增量,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拓展发展空间意义重大。浙江推行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开发利用闲置楼宇、老旧厂房;深圳通过“工改工”政策,将老旧工业园区升级为创新工场,土地效能提升5倍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为有效管理利用闲置农村宅基地资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这些政策顺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趋势,为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政策指引。
(武义青,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张云,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