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于调研和分析,在多个学术会议上交流了我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的一些思考,观点正式刊登在学术刊物和中央或国家媒体上。
在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香港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的论坛上,我强调全国碳市场扩容和发展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在全国碳交易体系扩容包含了3—4个行业后,考虑引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然后逐步增加交易品种,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这些观点,我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特约评论员,作为封面文章,署名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
在11月上海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融资的共同解决方案:视角与案例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出需要制定一套比较客观、实际可操作且能够长久维持的气候融资规则。对如何应对气候融资困境的详细分析,我撰写的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歧巨大,气候融资困境如何破局”为题的文章,整版刊登在《经济观察报》。在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发表封面文章“世界能否在气候变化议题中积聚信任与共识——兼论中美欧气候合作重要性和前景”。
独作论文“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Focus on Carbon Leakage,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 and WTO Consistency”(《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聚焦碳泄漏、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经济学)。理论上全面系统地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领域碳泄漏、碳排放边境调节和WTO一致性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分析;政策实践上,系统提出如何修正碳排放边境调节措施有悖WTO条款之处,在技术层面如何实施碳排放边境调节措施可能面临更小的阻力,为设计与实施与WTO条款保持一致的碳排放边境调节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价值的指导建议;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碳关税可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技术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道,对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应对碳关税、中美和中欧贸易冲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为学校的卓越教授,培养学生和开展研究工作是天职。除了我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发表外,2024年,与硕士生合作的文章在《经济学(季刊)》正式发表,与指导的博士生合作的文章在《管理科学学报》正式发表。曾前往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孟加拉国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赴波兰华沙大学面向全校博士生授课。
作为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我需要花很多精力助力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对年轻老师的发展提供指导。可喜的是,学术和行政人员完全从零开始的学院越办越好,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得到一些第三方国际评估机构的高度认可。在2024年第14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天津大学“经济与计量经济学”继2022年首次进入QS学科排名世界前500名之后,这次又往前移了50位,连续三年进入QS学科世界前500名;到目前为止“经济与计量经济学”是天津大学人文社科领域唯一入选世界前500名的学科。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国大陆12所高校理论经济学学科获得A+和A评级,天津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位列其中。伴随着这些发展,学院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和声誉越来越高。
(作者系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