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2024】思变、求变、应变: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5-0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取得显著的突破性进展,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方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是中国学者应反复思索的重大现实课题。

  我们主动拥抱变革,加强前瞻性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思变、求变、应变是2024年我们工作的关键着力点。

  一、思变求远,向新而行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AI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领域带来挑战与机遇,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随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吾辈中国经济学人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建设的重任,更应主动思考与行动,关注原创性基础研究方法的探索、迭代与创新,敢于充当开拓者,把握时代脉搏,坚定理论自信,力争引领中国经济学科走向国际前沿。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研究范式的演变,以及大数据革命对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笔者2024年多次在全国各地的学术报告中与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与汪寿阳老师合作,深入探索ChatGPT与大模型将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相关文章刊发在2023年第3期《中国科学院院刊》和2024年第1期的《计量经济学报》,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引发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广泛讨论与思考,进一步促进大数据技术与经济学研究的融合创新,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二、求变图强,创新致胜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声音,尤其是在中国特色传统优势学科方面,我们应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引领学科内涵式发展方面,我们积极求变。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兼具历史经验和鲜明国别特色的学科。中国的经济统计学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上,曾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老一辈经济统计学家们,携手国家统计局,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服务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成功转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账户核算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受益者。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数据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为数理统计学、数据科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论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中,经济统计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也遭遇了发展瓶颈。 

  2024年8月,笔者与邱东、汪寿阳、王维国、罗良清等老师共同发起,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举办了“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研讨班”。该研讨班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科力量,邀请国内外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领域的专家(包括青年学者)分专题讲授。这个研讨班未来将在北京、大连、南昌、厦门四地轮流举办。第一届研讨班由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承办,主要是重新梳理中国经济统计的发展历史、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将经济统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立足中国大地,借鉴国际经济统计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成份,通过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统计学向前发展,为构建中国经济统计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创新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布局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方面,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强化学理化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在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依托计量建模、统计学、数据科学等方法论,引进先进的研究范式、方法对传统政治学科研究内容、研究手段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学科理论及应用的突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能与世界对话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引导年轻学者组建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团队,以交叉学科为切入点,鼓励青年学者运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学实证研究,创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实证研究范式,打造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新的学科增长点,引领全国政治经济学科新的研究方向。

  传统学科的变革,迫切需要相关领域学科人才能够娴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实证研究。为了推动经济学实证研究核心方法论——计量经济学的普及与学习,笔者此前已将多年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校授课的内容整理成系列视频课程,包括《高级计量经济学》《简明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统计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参数分析》等。2024年,笔者在相应课程学习网站上补充发布了《高级计量经济学》《简明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统计学》等课程的最新配套课件,希望这些资源能够为广大学子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便利,让学子们在大数据革命背景下开启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之路。笔者与姚加权老师合作的经济大数据分析教材——《Python经济大数据分析》也在202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希望这些体系化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大家在概率论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大数据的学习与应用之路上稳步前行,为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强化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学科发展提供后续的人才储备。2024年,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共同牵头高校的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教材编写与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计量经济学虚拟教研室的工作,也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稳步开展,希望教育部经济学“101计划”《计量经济学》教材能够助力中国经济学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应变求进,迎难破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任务之一。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国际学术交流频频受阻、教育资源流动受限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攻坚克难,依托已有国际化合作的宝贵经验与国际学术资源,推进高端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显得至关重要。2024年,国际应用计量经济学会(IAAE)年会在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召开,这是IAAE年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参会人员来自164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除境内外高校的学界代表外,还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及国际金融机构代表人员,总人数近400人。本次盛会时逢端午佳节,主办方将国际化的学术平台与中华文化传递、中国故事讲述有机融合,为与会人员提供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同时,通过精心筹划的端午民俗体验活动,让与会人员尤其是国外学者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此次盛会的落地举办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获得举办权之后,IAAE理事会也曾因国际形势变化一度想取消在中国举办会议,后经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南加州大学萧政教授等国际学者的积极斡旋,才让会议最终得以落地中国。本次厦门年会后,IAAE理事会专门来信对会议期间的组织工作、论文水平以及中国计量经济学科的发展表示赞叹,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拓展和中国经济学家的合作。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聚力应变困局,扩大中国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以期能够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我们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时光流转,岁序更迭,伴随着2024年的远去,我们即将步入新的征程。站在世界大变局与数智化浪潮的交汇点,于变局中觅新机,加强中国经济学科的建设责任重大、意义非凡。我深信,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国经济学科定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眩目的光芒,为全球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