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社会科学网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蔡彤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曹婧,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倩茜,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我国加快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
曹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蔡彤娟: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制度优势保证我们的金融市场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使我们的政府把金融资源更多地集中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行业。比如,鼓励银行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投入更多资源,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给予信贷支持。
第二是金融监管。我们在资本账户方面并没有完全放开,也就是说在国内外的金融市场之间,我们有一道“防火墙”,隔绝了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对我们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机制,维护了金融市场体系的安全。
第三是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我们的金融市场形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包括证券、基金、保险,还有期货衍生品,等等。虽然它们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但是为我们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为我们的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我们的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更加完善,也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第四是金融开放包容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挥大国作用。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贡献了大国力量。
第五是科技创新在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一直都是得到重视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还有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创新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这些应用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会提高金融市场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也为金融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智慧化的产品和服务。
吴倩茜:金融大国和金融强国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蔡彤娟:一是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一些软性的制度,包括市场透明度、法律环境,还有风险监管等等。二是金融市场机制。具体表现在金融产品的定价、交易、风险管理等方面。
吴倩茜:金融的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强大的货币,如何理解强大的货币在金融中的作用?
曹婧:金融强国具有6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强大的货币位于首位,说明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志。强大的货币的外在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币值稳定,包括对内币值稳定,表现在国内物价平稳运行,以及对外币值稳定,体现在汇率稳中有升;二是国际地位上升,意味着货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功能全面增强,成为国际通用安全稳定以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从国际货币的演进历史来看,荷兰盾是除了黄金和白银之外的第一种国际储备货币。17世纪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来自西属美洲的大量金银通过贸易,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被运往阿姆斯特丹,这些金融储备有助于稳定荷兰盾的币值,并使其成为世界货币。当时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都是通过荷兰盾进行支付。
从内在属性来看,强大的货币与国家信用和中央银行密切相关。
首先,货币的本质是国家信用。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意味着本国的国家信用成为全球信用,储备货币国就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或者债务来动员全球的金融资源为其所用。
其次,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央行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强大的货币是本国央行成为全球央行的前提。一旦储备货币国控制了全球信用,它的央行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强大的央行为强大的货币提供信用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