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24-08-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推进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决定》中专门有一章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做出战略部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以及应对挑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
  1.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城乡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有助于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形成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
  带动周边和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受益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
  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缩小城乡在交通、供水、电力、网络等方面的差距,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通过互联互通,农村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同时,推动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兴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可以进一步丰富农村居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增强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共享,加快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统筹规划和协同建设,可以避免城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应对挑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自然灾害等挑战提供保障。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供电、供水系统等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提供救援物资和生活保障,增强区域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新材料,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向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方向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
  1. 弥补城乡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积累,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明显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档升级。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数量和质量上,还体现在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因此,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时,需要克服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的均衡布局和高效利用。
  2. 建立一体化规划机制
  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性和互补性。这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城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制定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统一规划标准,确保各类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协调一致。
  3. 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现代化交通、信息等设施;而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优先完善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适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针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家庭户规模缩小、人口流动频繁等趋势,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按照服务性质划分,精准识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并把财政资源向亟须补齐的短板倾斜,适当增加养老、托幼、医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确保设施选址“可达”、服务内容“可用”,提高供给质量。
  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议
  通过推动产业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规划与协调、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推动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城乡产业互补。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支持地方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带动集镇、村庄发展和人口集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需求,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发展现代农业。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推动农业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对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需求和资金支持。
  2. 优化投融资机制与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改革,出台更多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项债券、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 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
  采用先进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等方面应用和推广,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水系统、智能电网等。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建设乡村智慧能源系统,利用智能电网技术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丰富乡村信息网络。重点解决好乡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和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