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第五波”健康产业的变革

2024-07-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被称为“财富第五波”,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健康帮扶,就是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来提高贫困地区的健康服务、健康促进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水平,以便解决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和少生病的问题。健康帮扶工作对于健康中国战略、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健康帮扶发展较快,对于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而言,还很不均衡,需要出台包括金融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
  一、我国健康帮扶的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健康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不少地方在市场和政府的推动下,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经济效益显著。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健康生活为导向,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逐渐与第一产业中的药物种植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形成产业融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健康帮扶是整个脱贫攻坚当中的重要任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部分贫困群众和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我国健康帮扶提出了两个90%的目标:一个是贫困人口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90%以上,另一个是90%以上的贫困人口看病不出县。
  加快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健康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贫困地区要聚焦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搞好政策配套衔接,确保健康帮扶政策落实落地落细。
  提高健康帮扶的医疗保障水平。健康帮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拓展扩大医疗保障服务的内容,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贫困地区扶贫救助对象提供包括护理服务、康复训练等在内的综合性保障服务,通过尽量减少贫困户医疗支出的方式来消除其因病致贫的经济根源。
  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健康帮扶的作用。中医药诊断方式简单、治疗用药比较方便、治疗费用较为廉价等优势明显,这对于贫困地区群众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直接简单。中医药尤其是在疾病预防方面,可以通过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多种手段方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健康干预,减少其疾病的发生。而且,通过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乡村普及推广太极拳等中医养生运动,转变生活方式,也能保护贫困群众的健康,还能促进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
  建立健康帮扶监测预警系统。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健康管理、扶贫、民政等有关部门已经积累了若干经验和数据,扶贫健康数据已经在临床研发、诊断治疗、健康生活等诸多方面逐渐开始应用,成为贫困地区保障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的重要手段。将诊疗、参保、救助、扶贫、纳税等数据等进行整合,即可设立健康帮扶预警线,开发出适合贫困地区情况的因病致贫预警系统,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降低居民的健康脆弱性,从而消除因病致贫的隐患。
  二、我国健康帮扶的主要成就
  健康帮扶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应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健康帮扶的最终效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探索建立健康帮扶长效机制,是实现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要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我国健康帮扶工作已经建立健全了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并做出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推出了扩大健康帮扶的若干政策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目前有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即使到2020年我们全部的贫困村摘帽,全部的贫困家庭脱贫,仍然有可能会出现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压力,这个情况不会随着2020年到来就自然结束。据此,我国大力开展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通过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帮助群众牢固树立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掌握正确的防病、科学的就医、合理的用药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补齐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补短板”,需要做好建立健康帮扶人才支撑体系、加强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加强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设置了基层建设司局。各级财政、健康、扶贫部门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补建村卫生室并统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诊疗制度、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标准,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普及化和规范化。
  将因病支出型相对贫困群体纳入救助体系。医保支付是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药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机制,要实施更有效率的医保支付,方便农村贫困人口就医,增加农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因病支出型相对贫困群体是低收入群体之一,他们在遭受重大疾病风险时往往因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过高而陷入贫困之中。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明确因病支出型相对贫困家庭的认定标准、待遇给付、退出机制,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
  加大了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探索建立各种模式的农村卫生室,以具体落实我国医保监管模式的要求,为其健康运行保驾护航。有的地方尚未建成村卫生室,群众就医不便;有些已经建有卫生室的行政村也存在面积不达标、医疗基本设备缺乏等问题,要做到在开展救助的同时又不浪费资源。同时在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开通医保支付系统,探索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便捷化,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三、我国健康帮扶的政策建议
  脱贫攻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健康扶贫和健康帮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抓好健康帮扶各项任务,探索建立健康帮扶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围绕加快完善落实健康帮扶政策,将健康帮扶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脱贫攻坚等战略有机衔接,与县域综合医改爱国卫生行动融合推进,持续推进传染病及地方病综合防控,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提升贫困地区的妇幼健康水平,建立健康危险因素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此,建议如下:
  强化健康帮扶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增加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类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优势,采取继续教育、进修等途径改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存在的学历低、职称低、医疗技术水平低等现象,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委托医学类高校定向培养贫困地区急需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创新用人方式,通过“乡聘村用”等方式缓解贫困地区乡村普遍存在的乡村卫生室人才短缺现象。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对于健康帮扶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综合健康服务项目,政府应拨付足额财政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同时,根据健康金融的先关政策工具,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尝试进行PPP的多种灵活模式,吸引更多资金对于脱贫攻坚事业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加大对于健康帮扶资金的监督管理。健康帮扶资金量大、面广、点多、线长,监管难度大,社会各方面关注高。建议要加强资金整合,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要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充分挖掘帮扶地区健康产业的资源禀赋。立足帮扶地区独特的健康资源禀赋,挖掘中医药和民族药等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并对其进行数字化赋能,细分健康市场,打造“数字+”健康产业,逐步将帮扶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调配与监控来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最大内生驱动力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