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形成的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强调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改变了生产和管理方式,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一种基于高新技术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农业及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质生产力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对农村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展现了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标志着农业农村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通过引进智能农业设备、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优化生产决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体现了对传统农业模式的根本性革新。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生产力的长期稳定发展。这一理念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意味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需确保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也加速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深入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一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包括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卫星定位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土壤和作物状态监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涉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收入来源。三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这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通信、交通和能源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数字技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智能化,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奠定农业强国建设坚实基础,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不仅资金上给予充足的支持,还要在政策上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这包括优化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建立更加高效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及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二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组织效率。这需要全面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确保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迅速传达给广大农民,提升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同时,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为农民提供实时的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种植指导等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减少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影响。此外,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效率同样重要。这包括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及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过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增强实践环节,系统地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同时,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包括科研人员、技术专家、管理人才等,投身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中。这不仅包括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建立人才激励和发展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提升农业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农村支持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邢泽蕾,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春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