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擘画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上海图景

——评赵晓雷教授主编《2024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巡礼》

2024-05-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标志。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率先对标国际前沿规则标准,形成了诸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制度创新举措,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赵晓雷教授主编的《2024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巡礼》一书,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立足国家的战略部署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定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贸易投资自由、金融制度创新、数据跨境流动、开放型产业体系培育等五大领域,全面深入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年来的各类实践探索和先进改革经验,为读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所发挥的先行、探索和引领功能,并明确了现存的改革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设方向。公允地说,该书是一部兼具较高理论性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全面总结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实践

  具体而言,该书具有如下三方面的鲜明特色:

  其一,聚焦重点领域和把握内在逻辑的系统性。该书一方面充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各版本建设方案的定位要求,梳理出政府职能、贸易投资、金融开放、数据流动和开放产业等五大重点改革领域,全面系统划定了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的分析范围。另一方面,在各个子领域,该书遵循“现实背景—变革逻辑—改革经验—问题展望”的基本逻辑,以各领域改革的世界趋势和中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立出开展相关改革的必要性和突破点,进而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举措和现实成效,并通过对比国际先进做法、总结实践问题的方式,为自贸试验区的未来改革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其二,总结既有经验和探索未来路径的实践性。该书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以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和国际规则的重构演变作为重要线索,成功串联起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来在不同阶段改革举措变化的内在逻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比既有实践成果与国内外自贸区的先进建设经验,总结出了契合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建设定位的改革创新建议,并为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前瞻性思考。以“贸易便利化和监管制度创新”为例,该书通过将时间线划分为“首批改革试点”“拓展试点范围”“推动国际合作”三个阶段,直观地展现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贸易便利化层面的改革路径,并通过现实的贸易数据和微观的经验案例客观评价了各项改革举措的具体成效,进而结合中国实际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乃至全国自贸区进一步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指引。

  其三,关注科技革命和契合产业变革的前沿性。该书立足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宏观趋势,把握世界供给需求的新模式和空间经济结构的新形态,详细讨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数据跨境流动和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两大重要前沿议题上的实践与探索。以跨境数据流动为例,该书通过全面对比CPTPP、RCEP、DEPA、USMCA等前沿经贸协定的细节性条款,总结欧美国家围绕数据要素的先进做法,归纳了国内数据监管制度的不足,并以智能网联汽车案例为切入点展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数据跨境流动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与此同时,该书还将数据、绿色等新兴元素与政府职能转变、贸易投资便利和金融领域开放三类传统领域相结合,重点介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信息平台优化助力部门协调、数字信息共享支持贸易监管、绿色金融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精准描绘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上海图景

  2023年,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和“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明确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给全国各地自贸试验区(港)升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聚焦新部署、新要求,该书通过提炼上海自贸试验区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改革探索经验,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自贸试验区升级建设的政策启示,不仅为上海自贸试验区设计新一轮发展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也为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加快实施提升战略提供了路径参考。

  首先,因地制宜推进制度型开放,支撑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其一,在外资自由化方面,该书通过总结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既有经验发现,突出创新实践、加强国际合作、顺应市场调整是激发区内外资活力的关键举措。未来自贸试验区创新外资自由化改革,需要适应外商投资情况,适时调整市场准入、监督和风险防控制度,优化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等外资进入热门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和细节规定,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投资保护、争端解决、金融风险等机制;其二,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该书通过梳理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结国内先进经验做法指出,平台业务功能不全、部门沟通协调不畅、国际规则对标不足是制约商品、服务、要素跨境流动的主要障碍。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应结合本地贸易产业和跨境要素流动的实际情况,配套搭建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数字绿色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区内区外的协同联动,积极对标CPTPP等高水平协定中的相关规则。

  其次,着力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书通过深入剖析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先进经验,强调培育开放型产业体系需要立足本区域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打通物流枢纽和国际物流通道,整合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基于这一思路,各自贸试验区应以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合作园区、经济开放区等前沿改革开放平台为抓手,利用独特政策优势,以平台集聚优势产业,以产业串联平台功能,形成开放平台与产业体系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应以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聚集全球头部跨国企业健全区内产业价值链,搭配建设要素资源交易平台,形成新贸易业态和新流动要素的交易市场,并积极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和跨境金融综合服务,为供应链政策运作提供运输资金保证。

  最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政府“放管服”改革、外资准入清单削减等领域的前沿创新,该书认为,各地自贸试验区应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入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企业评价模式,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第一,应优化政府审批流程,试点商事主体登记承诺制和住所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简化企业登记注册环节,提升政企互动效率。第二,应提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透明度并规范准入前备案制流程,在精简清单内容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实现外资企业分类管理和动态追踪。以加强企业监管力度为基础,逐步扩大准入前备案制的适用范围和覆盖领域。第三,应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对企业信用的跟踪评估,形成推进外资自由化和区内市场化改革的法律依据,并反哺市场监管的备案制改革,辅助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制度。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