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设计、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彰显了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为世界各国共享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机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公共平台。不断提升进博会的影响力、吸引力,充分发挥并持续释放溢出带动效应,可以为更高水平开放与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越办越大 越办越好
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举措。
通过举办进博会,中国搭建起展示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以及20世纪90年代设立的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华交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等,是典型的货物贸易促进平台;2012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是专业的服务贸易促进平台。相较而言,进博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外资共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提供了机遇,是中国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开放能力的重要机制创新。
6年来,进博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一方面,节点链接功能不断强化,对贸易、投资与合作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在科技、产业、消费各领域的影响全面深入。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办会机制逐渐成熟,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办展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而言,参展商数量稳定在3000家左右、专业采购商超过35万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屡创新高;现场配套活动愈发丰富,交流平台功能日益凸显;展区配置持续更新迭代,平均每年有4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秀。
同时,推动高新技术创新合作功能明显增强,成为实践循环经济、绿色办展的标杆;“进博号”班列穿行欧亚大陆,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欠发达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受到关注,倡导全球合作共赢理念得到肯定。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新推出的海关便利措施、新加入的全球头部企业、新设置的主题展览展区以及更丰富的配套交流活动、更优化的现场服务保障,正在演绎更加引人入胜的新“进博故事”……
可以说,进博会已成为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于一体的全球性品牌展会。依托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开放能力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与世界联通的纽带越拉越紧。
量身定做 复制推广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进博会在扩大优质商品进口、促成贸易投资联动、支撑居民消费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一,主动扩大进口,让“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
为体现“进口”的主题功能,进博会突破国际展会通行规定局限,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同时,板块设置丰富全面,涵盖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并根据市场供求热点变化,对各展区细分板块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在消费品展区设置体育及户外用品板块,以体育科技助力大众拥抱健康生活。
进博会还多次催生与见证“展品变商品”“商品变爆品”。从猫山王榴莲到工业用机器手臂,再到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进博会为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展示了包括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诸多先进产品,不少是“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相关产品不到一年就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为扩大优质商品、服务和技术进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第二,创造投资机遇,促成国内外厂商精准、便捷、高效对接与合作。
每年的进博会吸引数十万人前来观展,采购商背后是包含设计研发、加工装配、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外商了解中国市场与中国制造能力提供了重要窗口。比如,来自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卡赫,英国的阿斯利康,日本的武田制药、欧力士等,都在进博会上结识了合作伙伴、发现了市场机遇,进而在华投资或扩大投资规模。
进博会期间举办的投资促进活动,还成为各地展示自身形象、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途径。各省市组团、一把手上阵带头招商引资,成为进博会上的一道特殊风景。持续开展的“进博会进地方”活动,鼓励各国参展商及驻华机构深入全国各地尤其是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接触交流,以更丰富的活动、更广泛的参与面、更充分的沟通,让进博会溢出效应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得到释放。
第三,源源不断地将优质优价的消费品和服务引入中国市场,引领、支撑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巴西的松子、蜂胶,俄罗斯的糖果、饼干,印度的手工艺品、香料,南非的红酒、葡萄柚……进博会使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了解和接触到世界各地的特色产品,拓宽了消费选择范围。
中国居民在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方面持续上升的需求,还吸引了诸多国际领先的养老康复设备与服务企业、文化艺术领域的龙头企业、体育用品及赛事类公司等集聚进博会。在进博会上,低碳、智能贯穿消费品展区。宜家、高仪、博西、松下等企业推出既节能节水又智能易用的家电产品乃至家居解决方案,宝马、沃尔沃、福特、通用、特斯拉等车企展示最新研发的智能汽车和新能源产品,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各种“黑科技”,体现了消费数字化、绿色化升级的方向。
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商则扮演采购商和参展商的双重身份:一方面,现场签约海外品牌;另一方面,推广进口产品。大量商贸流通企业开启“买买买”模式,使进博会产品以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内循环链接国际循环搭建了桥梁。
第四,将优质商品与先进技术等引入国内,能够形成促进市场竞争、形成知识溢出的效果,产生推动转型升级的“鲇鱼效应”。
进博会是展现全球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高地,能够有效推动国际研究与创新合作。通过进博会,诸多国内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知名跨国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不仅包括数字信息、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服务,还延伸到实验室建设、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进博会还是国内企业了解国际市场动向与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帮助突破信息茧房、把握创新方向。进博会的参展商中不乏国际领先的原材料、零部件与生产设备供应商,对于中国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第五,既是展示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的窗口,也是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开放的“加速器”。
召开进博会本身就带来了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等诸多政策性突破。比如,在贸易便利化“验放分离”和“边检边放”的创新监管模式下,从新西兰牧场到上海餐桌仅需72小时;进博会首发新品海外预检测、预归类制度,为国际知名品牌宣传推广提供“绿色通道”;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通关服务于一体的保税交易模式打通多部门监管,“馆区直通”“区区流转”为进博会展品在多地展示并以优惠税率进口提供便利条件。
目前,进博会的多项支持政策已转变为常态化制度。为进博会量身定做的政策举措经过先行先试后得到复制推广,将对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产生更加持久的促进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项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