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生态体系

2025-11-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段丹洁)1023日,“人民至上 同心慧治”AI+社会治理生态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系统展示了构建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生态体系的建设规划,发布了亿心通·社区书记智能体成果,标志着AI赋能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共话人工智能+治理新方案,共绘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共创基层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把握AI+社会治理实践导向 

  人工智能是赋能社会治理的利器,建设AI+社会治理生态体系”是顺应时代大势、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表示,“亿心通”是国内高校自主研发的首个深度融合大模型与基层治理实践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真正实现了以“智能”提“质量”,以“智慧”惠“人民”,以“治理”促“发展”。希望以此次发布为契机,深刻领悟AI+社会治理生态体系建设的政治逻辑、加快构建AI+社会治理生态体系建设的理论体系、牢牢把握AI+社会治理生态体系建设的实践导向。 

  据悉,“亿心通”社区书记智能体,取“亿万人民心心相通、共建慧治”之意。与通用大模型不同,该系统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向人民学习”的核心定位,其训练数据源于研发团队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整合了100余名师生扎根百姓生活开展田野调查积累的数千万字一手资料、整理的5万余条民生领域政策法规、筛选的100余部社会工作专业教材和200余篇社工干预论文,以及收集撰写的数百个鲜活治理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富晓星表示,“亿心通”具备政策解读、理论指导、态势研判、治理举措、实践技巧、案例借鉴、风险预警等核心功能,针对基层治理问题,力求做到专业深度、案例深度、技术精度和现场温度。“亿心通”的训练数据是参与研发的100余名师生将心比心、实地调研来的真实案例,是真正向人民学习的人工智能成果。最重要的是,“亿心通”还可以根据基层治理痛点难点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的模式变革。 

  科技助力社会治理迈向新阶段 

  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书记冷晓燕作为全国首个“亿心通”体验者分享了使用感受。“亿心通”能够精准匹配相关政策法规并提供清晰解读,展示其他社区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借鉴,真正实现社区工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与智能双轮驱动”,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地铁家园社区书记王君表示,“亿心通”能当“指导员”解读政策、做“资料员”提供案例、充“参谋员”制定方案,让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时间服务居民。她期待未来能与研发团队深化沟通,推动系统优化适配、做细功能、做实联动,以科技助力社区治理迈入新阶段。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梁玉成深入分析了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区别与交融,探讨了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智能社会治理新范式。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柴云鹏围绕AI智能体的能力发展趋势与社会影响”作了报告。他基于人工智能发展阶段与“人工智能+”行动在各领域的实践应用状况,指出AI正从工具性辅助走向系统性赋能,社会治理有望成为其关键落地场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专家丁元竹从“探索以技术创新助力社会工作教学科研和实践迭代发展”角度,肯定了“亿心通”的知识创新,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推动知识生产与社会治理工作流程创新中的潜力与关键问题,提出技术创新应服务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此推动形成“研—学—用”闭环生态。 

  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亿心通·社区书记智能体”的创新、地方治理经验与创新、社会治理实践需要展开交流,进一步凝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智慧治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识。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信息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主办。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