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

2025-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012日,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宏观视角下的房地产市场再定位”主题,发布《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从家庭资产负债表视角理解房地产市场定位。 

  努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 本网记者 陈炼/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表示,在建设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践行“经济匡时”使命、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是每位上财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提出,过去20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传统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不仅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体现,更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必须应对和解决的系统性课题。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再定位”的核心在于重新认识其在新时代经济格局中的功能与角色。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7%,房地产正由“经济支柱”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的双重定位。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通过推进高品质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切实缓解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困难,并推动房地产成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空间载体。为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她提出,短期应着力扩大融资支持,助力房地产企业化解债务风险;中长期则应加快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为房地产平稳转型注入新动力。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宁磊研究员 本网记者 陈炼/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宁磊研究员代表团队发布《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报告聚焦房地产市场,以家庭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探讨了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演变与政策评估。报告认为,从房地产市场外部破局是重点,优化宏观经济环境,提高家庭收入稳定性,家庭才会有信心消费,宏观经济才能更顺畅。  

  实现供需匹配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发言嘉宾 本网记者 陈炼/ 

  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依次作了专题发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作题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我国需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因为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已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增长。他强调,推动资源从房地产市场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主要任务是防止房地产大幅下滑,实现“软着陆”。关于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要稳销售、稳预期、稳房价,并系统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四大路径:加快完善保障住房体系,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以及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难等问题;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依托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市场;鼓励人口返乡创业,释放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陆铭作题为“房地产业的盼头”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增量空间,但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人口持续流入的都市圈需求依然旺盛,人口流出地区则面临收缩压力。在一些大城市内部,严重的“职住分离”与土地利用结构失衡问题依然突出。面向未来,房地产行业需把握服务化、绿色化、适老化等新需求,通过减少空间错配、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公共住房服务配套等路径,最终实现供需匹配与可持续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作题为“房地产业的另一半”的主旨演讲。她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办公楼市场隐含的风险远高于住宅市场。为有效应对挑战,她提出多层次的“去化对策”:长期而言,应以经济趋稳向好为大背景,主动适应经济驱动模式转变,并运用大数据形成资产价值动态评估机制;短期而言,应严控新增供给,多措并举消化存量,并通过政策支持从需求端延伸至供给端来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应完善老旧楼宇改造机制,健全租金监测与调控机制,着力拓展多元退出渠道,以增强市场的投资韧性。 

 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陈炼/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协办。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