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实习生 何瑜涵)9月2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穗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5)》《乡村振兴蓝皮书: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5)》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郭跃文出席发布会并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发表视频致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蔡乔中主持发布会。
记录湾区实践 凝练发展智慧
郭跃文在致辞中表示,两本蓝皮书已经连续多年研创出版,今年的研创成果为读者展现了广东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也让大家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凯歌以进、卓有成效,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为更多人了解广东乡村、了解大湾区提供科学参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郭跃文致辞
冀祥德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社科院蓝皮书系列已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出版工程智库篇,是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出版、有组织宣传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这不仅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地方知识图谱,也为地方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框架和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视频致辞
绘就广东画卷 彰显振兴实效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伟介绍,《乡村振兴蓝皮书: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5)》主要由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案例篇四个部分组成。书中全面记录了2024年广东省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成果,系统呈现了广东在稳粮保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创新探索,重点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土地制度改革、人才振兴等关键议题,深入剖析了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农文旅融合等特色实践。书中生动呈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广东画卷,总结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广东经验。2024年,广东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13.4万吨,创下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单产提升至391.5公斤/亩,创历史新高,在经受了25轮强降水和10次台风袭击的严峻考验下,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三高”。此外,一批粤字号农产品品牌走向全球市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的2.67:1缩小至2.31:1,城乡融合、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休闲农业重点县、村,成为城里人的“诗和远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伟介绍《乡村振兴蓝皮书: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5)》研究成果
打造湾区样板 探索湾区新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万陆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5)》研究成果。蓝皮书以“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为年度主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条“一国两制”框架下充分发挥湾区优势、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新路。蓝皮书总报告对大湾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实践成效概括为五大方面:一是建设制造为骨、创新为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壮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根基;二是建设传承创新交流互鉴的湾区活力文化,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形态;三是建设支撑超大规模城市化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典范;四是建设三地融通赋能发展的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建共享共富道路;五是建设善用“两制之利”的制度型开放高地,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开放标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万陆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5)》研究成果
研究显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以14.79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超越了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据今年8月份的最新报告,已跃居全球首位);内地9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1%,香港、澳门的总出口货值分别增长8.7%、1.1%。一系列硬核数据,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锚定“一点两地”的新定位,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大湾区样板”和范例。
《乡村振兴蓝皮书: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5)》《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5)》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