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长江流域省际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新机制

2025-0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4月15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2025年湖北“支点建设”系列研讨会第二场:“打造生态支点 加快建设美丽湖北样板”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黄学龙主持。

  徐艳国强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要学习好、贯彻好、研究好、宣传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探求美丽湖北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思路,从“净水北送”使命中理解生态支点建设的战略安全意义,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审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遵循“两山”理念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山水乡愁的维度思考生态支点建设的时代价值。他提出,要加强协同研究,共筑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研究的创新矩阵。加强基层调研、推动联合调研,强化多维论证、开展跨学科融合研究,突出问题导向、研究真问题,为湖北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精准献策。

  专题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说,要遵循“两山”理念的科学论断,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认为,长江上游流域治理,应打破条块分割的旧格局,创建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新机制。从系统论维度审视,流域系统本质上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其要素涵盖水文循环、基础设施、岸线利用、产业布局、城乡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湿地保育、环境质量等多重领域。必须立足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征,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构建涵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域陆域的全流域治理体系,从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跃升。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汤显强认为,要着力保障水质安全,守好一库“净水”。坚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保障净水“永续”北送。激发市场活力和群众动力,提升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净水“增值”。

  着力夯实生态系统稳定底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生态文明改革智库办公室主任邓宏兵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彭颖认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湖北建设的重要抓手,应提升大气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彭智敏认为,在湖北生态支点建设过程中,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内部系统是否协调,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能否支撑经济发展、水资源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等问题至关重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汤鹏飞说,要着力夯实生态系统稳定底盘、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全国绿色生产力高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琼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相关政策。目标上,从短期污染防治转向长期生态价值挖掘。政策创新领域,从行政主导转向“科技+市场”双轮驱动。体系完善方面,从单一领域突破转向“资源保护—产业转型—制度保障”全链条协同。湖北省需要通过“规划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四轮驱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晗晗认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良好的水资源是关键要素。

  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