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主办方/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3月1日,“中国经济展望”系列之《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环境、凝聚社会共识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始终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为服务宏观决策、推动改革创新持续输出前沿思想和政策方案。此次发布的研究报告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优势,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学理性的应用研究,是学校国民经济学科群通力合作、集体攻关的智慧成果,也是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的生动实践,不仅体现了人大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功底,更彰显了人大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将以此次研究报告发布为契机,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展望”系列研究工作,源源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经济展望”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主要成果。作为“中国经济展望”系列研究报告开篇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在简要评估“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聚焦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对“十五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增速、就业、国民收入分配、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方向作出前瞻性预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探索性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选择的中国人民大学“十五五”规划方案,为我国在“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志勇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立足现实国情、面向未来发展,兼具学理深度和实践价值,为我国“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智力支撑,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担当,希望持续深化系列研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交汇的关键节点,本次报告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报告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编制和实施五年发展规划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四梁八柱”的关键时期,希望进一步深入深化相关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圆桌论坛环节,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翠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于春海先后围绕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五五”时期的粮食安全和城乡协调发展、“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进行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魏楚作总结。
“中国经济展望”系列研究依托应用经济学院和国民经济学科群,开展关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前瞻性、学理性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将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展望”系列报告形式逐年公开发布,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