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 通讯员 张春平)12月15日,第四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共同研讨理论热点、跟踪实践前沿、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以期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以协同研究推动协同发展
“从‘推动’‘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和关键所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提出,长江沿线社科界应提高政治站位,更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论述,聚焦“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探索研究。要在深化改革中寻求长江经济带健康和协调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问题,更大力度推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务实管用成果。增强合作交流,探索打造更多新平台新品牌,引导专家学者深入长江一线城镇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以高质量的协同研究推动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沿江11个省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重庆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保海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各省市社科界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等,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社科力量。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以生态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水网是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钮新强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成效、面临的新形势,以及2050年以后战略布局考虑等。他表示,应在深入分析我国水安全形势基础上,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骨干,以区域水网为补充,科学构建国家水网,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为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重要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杨桂山介绍了长江中游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变化及调整。他提出,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三峡坝下干流水位呈下降趋势,尤其以三峡蓄水的9—11月份下降幅度最大,导致长江对鄱阳湖出流顶托作用减弱。初步研究表明,开展鄱阳湖湖区子湖水文连通、蝶形湖微地形改造和新建、入江水道地形修复等路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鄱阳湖枯水年退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偏低状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困境的必然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提高认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税费制度,坚持税费取之于生态环境污染占用,用之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防范应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打通“两山”双向转化的通道。加强金融支持生态产业的力度,培育壮大优质市场主体,增进各部门涉生态环保产业的政策一致性、协同性,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问题的研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谈到了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城市现代化。他表示,2023年,城镇化率过了66%,意味着传统的农民进城意义的城镇化基本到位,而我国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需要城市发挥现代化中心作用。要提高人口密度、提升城市产业创新力、推进中心与外围一体化,以城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他强调,后发地区要以县城为载体规划建设新城市,解决“无城可化”问题。城市现代化则根据产、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思路推进城市更新。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以数字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
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沈和提出,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理念引领发展,要以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汇聚更多更优更强创新发展资源。要确立产业强县发展方向,把产业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培育壮大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任务。要优化环境,做大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表示,要突出“高能级”定位,培养尖端人才。以“国之大者”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聚合全球人才。强调“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领军人物的核心作用。搭建“开放平台”,服务国际各类创新人才。做好“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不断培育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国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生态联保联控机制,完善交通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倒逼机制,探索开放型经济机制,落实区域战略联动机制,在高水平保护、一体化衔接、新动能培育等方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段学军介绍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研究显示,2015—2022年间,长江经济带的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经费支出整体增长达87%。科技创新能力的低水平区域逐渐减少,高水平区域开始由下游向中游和上游地区中心城市扩散。中游地区创新能力发展迅猛。他建议,要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与新业态培育、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路径,以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着眼点,以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还围绕传承构建长江水文化、超大城市河湖现代化治理、以绿色金融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开幕式。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桥,江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璟,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等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合影 (本网记者吴楠/摄)
论坛由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主办,河海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河海大学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沿江部分省市社科联、社科院、有关高校、新型智库的专家学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