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

2024-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新型城镇化与苏州城市更新”产业创新发展沙龙举行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8月31日,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新型城镇化与苏州城市更新”产业创新发展沙龙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教育界和产业界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表示,近年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创新平台体系更加优化,高层次人才更加集聚。高校人文社科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共兴,推动文化与城市发展、生态保护融合共兴,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江苏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施嘉泓介绍了苏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并提出,应当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和安全、需要和可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共同缔造”的工作理念,协同发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注重古城人居环境改善和空间品质提升,为苏州城市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区长陈羔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之路步入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的“下半场”。苏州市姑苏区积极推进姑苏古城区在教育、医疗、文旅、交通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要继续强化多方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新局面。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明荣从人才培养、产城关系、文化创新和市民自我更新等方面阐述了城市更新的路径,并表示,苏州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资源融合、治理融合,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为苏州的城市更新作出更大贡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以《城市更新的规划政策支撑》为题分析提出,要科学处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关系,将城市更新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从规划方法和规划政策等方面入手做好城市更新。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平谈到,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要着力解决为人民群众打造适宜居住的美好家园问题、以创新城市“业”态强势带动“城”的发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问题。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富强认为,面对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现代城市应通过“软更新”、发展“慢旅游”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主办,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