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近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首经贸)学科建设快速成长,产出众多重大原创学术成果,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近日,记者从首经贸获悉,将相关学术创新成果整理如下: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2007年,首经贸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叶堂林教授团队前瞻性地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团队打造了《京津冀蓝皮书》等智库产品,7次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2014年以来,在《中国软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20余篇。49项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发表15篇理论文章。
二、《中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
校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的专著《中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和其英文版《Price Analysis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s》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填补市场空白的现实意义,入选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规划项目资助,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项成果运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理论、计量经济学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途径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从而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三、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是首经贸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领衔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移动支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成果构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实证研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收入、消费、创业、相对贫困、财富等重要变量的影响。成果涵盖 12 篇学术论文、3篇理论文章,发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并被数十家权威媒体报道。
四、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是由首经贸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彦斌提出的中国经济学原创性理论。该理论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上。该理论突破了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固有缺陷,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框架,旨在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下的短期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增长。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具有理论的一般性和政策实践的普适性,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国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结构失衡下的衰退”新现象,而且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五、《高维因子模型的极大似然分析:理论与方法》
首经贸发展规划与评估处处长、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鲲鹏的专著《高维因子模型的极大似然分析:理论与方法》,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专著系统建立了极大似然方法的理论,系统研究了高维因子模型极大似然估计量的一致性、收敛速度和渐近分布,填补了高维因子分析理论重要的理论空白,并将方法拓展到存在交互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中,用新的框架研究了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交互效应模型。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黑斯蒂教授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
六、ESG研究(环境、社会与治理研究院)
2020年,学校在国内成立首家ESG研究院,积极开展ESG研究。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柳学信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碳”目标下碳信息披露体系设计与效果研究》。积极开展企业ESG标准体系研制,推出“1+N+X”企业ESG标准体系,并率先培养ESG投资与管理方向的本硕博人才,为中国ESG生态系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出版“中国ESG研究院文库”,旨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中国ESG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为政府部门制定ESG政策和企业ESG实践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文库现已出版《ESG理论与实践》《ESG披露标准体系研究》《国内外ESG评价与评级比较研究》等系列专著,并连续2年发布《中国ESG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