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孙美娟)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的重要抓手。
200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首经贸”)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深入、持续、系统地研究。十多年来,首经贸不仅创新出“顶天”“立地”的科研组织模式,还通过前瞻性研究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大实践,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首经贸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首经贸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叶堂林告诉记者,这些年,首经贸始终以国家、区域和特大城市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发展的重大需求、重大议题和难点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建设聚焦于国内外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具有复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首都高端智库为共同目标,全力推进我国特大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首经贸为加快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方面,全过程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2013年,首经贸受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完成了“京津冀基础承载力测度与分析”等课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重要讲话提供参考;同年11月,还承担市委研究室课题“京津冀协调发展研究”,为北京市迎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提供决策咨询并获感谢信。与此同时,首经贸多次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闭门磋商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出台献计献策。此外,2014年以来,首经贸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区域协同创新、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作、生态补偿机制、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持续性研究,参与国家重大政策起草19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贡献智慧。
另一方面,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治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从体制机制层面上来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冀区域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基于目标复杂性与手段多样性基础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型,实现对传统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延展,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治理内涵、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等,完善了中国特色区域治理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有效地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首经贸打造了“京津冀蓝皮书”等智库产品。自2011年以来,首经贸京津冀研究团队重点打造“京津冀蓝皮书”等智库产品。目前,京津冀蓝皮书已陆续出版了12部,其中7部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2部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二等奖,并成为国内外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另外,该蓝皮书已被翻译成英文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这对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的故事至关重要。
此外,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市领导重要批示。自2014年以来,首经贸共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的咨询研究报告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49篇,其中,习近平、蔡奇、张高丽等国家领导人批示25篇。目前,首经贸已连续举办15届“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不仅有力地推动“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成为首批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还推动“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项目)获批,而这是首经贸当前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研究平台。
2022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首经贸,与京津冀研究团队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座谈,对现代化首都圈自贸区联动课题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10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提出的“设立三地自贸区联动发展先行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自贸区内实现同事同标”等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获得蔡奇的肯定性批示。
新的历史起点上,首经贸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为全面建设北京市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财经大学的目标开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