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生保障改善 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2023-1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结合自身研究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重要论述。10月13日,由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和农工党中央研究室、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会议现场 杨雪摄影
  与会领导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从坚持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新思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厘清民生保障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力图为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用的智力参考。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新思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指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动力。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追求尽量少的污染排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尤其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实施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透明性,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主任胡薇表示,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宏观管理优先为原则。民生保障是个全球性的话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紧抓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中重大的政策,通过废除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来促进发展;新时代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释放发展潜力。政府在确保政策环境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优化管理结构,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总量,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李晓超指出,要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分配格局调整为突破口。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不断武装,推动了各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和经济活动的便利平台,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推动补齐平台经济发展短板弱项。扩大消费需求,为稳经济提供基础性支撑,需要提高消费意愿,清除消费障碍,实施消费补贴等政策,要稳定总体就业形势,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高政策实施的积极作用。
  二、统筹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
  江苏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江苏省统计学会会长、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副理事长刘兴远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亟需科学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唯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统筹“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条件富裕和精神世界富有是共同富裕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我们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统筹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让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同时发挥作用。
  三、厘清民生保障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党的干部工作读物基础工程召集人、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戴晓曙从政绩观的角度分析指出,民生保障通过五个“量”影响高质量发展。
  第一,民生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变量”。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社会和谐的根本,民生保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正确政绩中处于重要位置,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第二,民生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慢变量”。民生保障的过程与结果具有时延性,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民生保障“慢变量”的制约。第三,民生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非均衡变量”。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不一样,其牵涉的面广、变化的速度快,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样时期的不同阶段均存在差异。第四,民生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变量”。民生保障涉及民生保障的动机与效果、过程与结果、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潜绩与显绩,要治标与治本,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第五,民生保障是高质量发展的“多学科变量”。研究民生保障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文化学等学科,需多学科交叉融合。
  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机制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研究院院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沙勇指出,健全完善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着力加强有助于家庭整体发展的社会政策。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需要的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优化生育政策,强化长期护理险,解决在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人口发展政策,解决“低通胀、低消费、低利率、低增长”“高负债、高储蓄、高失业、高风险”的“四低四高”问题,推动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另外,还要健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机制,着力增强对特殊人群的政策支持。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的一二级指标,总体提高评价指标与民生保障的关联度;同时,关注“一老一幼”等特殊人群的支持政策,推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城乡民生保障投入,提高儿童经济、银发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工党中央研究室主任郭洪泉表示,健全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机制,着力增进人民福社。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助理臧雷振教授认为,健全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着力提升现代化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市场规模驱动、制度驱动等增长动力的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持久、更加充沛的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足用好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江苏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部局原局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庄同保,群众杂志社原副总编辑、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苗成斌分别主持主旨发言和研讨环节。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理事长刘德海作会议总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等有关媒体负责人出席会议。
  (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副教授金巍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