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想)9月15—1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金融研讨会在古城正定举行。来自8个国家4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历史与金融合作、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等领域的新需求、新趋势、新方向进行交流研讨。本次国际研讨会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协办。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巴西、秘鲁、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家近20位外籍专家参会。
9月16日,会议开幕式召开。开幕式由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小兰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彭建强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已成为撬动和连接各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支点与纽带。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讨和交流,为促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提供智慧和建议,对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研究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巴西地理统计局局长马尔西奥•波赫曼以“数字化转型与新绩效指标体系”为题致辞,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他希望中国与巴西两国可以通过伙伴关系开展对话、交流技术,以便更好地重塑国民经济核算模式和建立新绩效指标体系。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学校整合学科资源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办学成就。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贡献思想、提供建议和举措。
开幕式后,来自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以及英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秘鲁等国家的八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河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南方和商学院院长张学文主持。
9月16日下午,分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贸易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史”和“金融实务论坛”三个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本次“一带一路”国际金融研讨会是沟通理论界与金融实业界的一次跨界融通的国际会议,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变革,分享各自国家金融学理论研究和金融实践的最新成果,为河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深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和商务洽谈机会。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形势深刻发展变化进程中,“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当前国际环境特别是金融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加速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如何在民间层面继续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各方普遍关心的问题。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于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和金融体系改革,相亲相融,助力本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