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支撑企业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

2024-12-31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2024年10期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摘要:全面创新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举措与必由之路,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支撑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程。企业不仅是市场经营主体,更是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构筑以企业全面创新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尤为必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撑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模式与创新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4AGL018);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基于监管与经营目标协同的电网企业战略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1400-202357346A-1-1-ZN)。

  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进程,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等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与政策供给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全面创新被摆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位置,围绕支撑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也被提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程。企业不仅是市场经营主体,更是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构筑以企业全面创新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尤为必要。

理解企业全面创新的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全面创新制度,首先要理解全面创新这一基本概念。创新与演化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体系并形成新的“组合”,以改进特定环境下的事务并创造一定收益的行为。熊彼特将创新分为五个方面,包括采用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市场、新的供应商或者原材料、新的工业组织(企业组织)等,实质上涵盖了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全面创新建立在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类型与创新内容的基础上,涵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系统开展面向组织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从微观企业视角构筑支撑企业全面创新的企业制度体系具有深刻的必然性与合法性。

  全面理解企业全面创新的重大意义,需要从企业全面自主创新的能力视角、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功能视角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视角出发。从能力视角来看,创新是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动力,企业全面创新是形成企业全面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企业全面创新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或者管理创新,而是涵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其中,企业科技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内核,要求企业立足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形成全面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制度创新意味着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创新制度体系以支撑组织创新资源配置体系优化;企业组织创新意味着在组织形态、组织战略与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革新,以适应并引领组织参与创新市场竞争;组织文化创新意味着形成支持各类组织成员充分参与创新的组织文化,形成尊重创意与包容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

  从功能视角来看,企业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企业全面创新意味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充分激活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各类资源要素开展创新资源配置活动,合理高效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企业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要发挥“链接”“协同”“耦合”等重要功能。其中,“链接”指的是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需要充分链接高校、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等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商业化产业化活动;“协同”指的是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和技术应用主体,需要充分协同各类资源要素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特定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创新活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耦合”意味着企业要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类制度逻辑充分耦合,将社会需求、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等不同需求主体下的制度逻辑融合,形成一致性的制度期望及制度行动,以满足整个创新体系内的合法性目标。

  从战略视角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与行动安排,核心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性与安全性,即实现科学与技术的充分自主可控。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全新战略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实现各个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充分保障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中的话语权与产业的整体性、安全性。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全面创新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举措,其战略意义超出了企业个体市场竞争范畴,充分嵌入整个国家创新能力与创新战略体系之中,具备深刻的国家战略逻辑。

全面创新:回归企业视角的理解

  企业创新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开展资源要素创新性配置,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服务的过程,涉及组织管理与流程、组织文化与制度等方面的变革,最终形成组织要素资源、组织技术体系、组织管理模式、组织产品服务、组织文化制度等创新模块与创新体系。从企业视角理解全面创新,需要回归企业资源要素、企业创新过程、企业创新模式和企业创新价值等多个层面。

  企业资源要素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

  资源要素是企业开展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包括组织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是组织形成特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资源可划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核心资源与非核心资源等基本类型;从来源上看,又可划分为组织内资源和组织外资源。

  资源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意味着企业能够自主独立开展资源获取与资源配置活动,围绕支撑企业全面创新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因此,资源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是企业基于各类资源开展特定的创新活动,围绕企业各类创新活动开展资源配置并形成全面创新能力的过程。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解释企业生产性活动的重要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等类型,此后生产要素逐步涵盖技术、创新、管理和数据等。从生产要素视角来看,企业全面创新是企业基于生产要素自主性与创新性配置打造特定的产品空间或者服务空间,进而形成创新的经济利润与社会价值的要素配置过程。全面创新意味着企业不仅仅是围绕单一劳动要素或者资本要素开展配置,而是需要具备配置各类要素的基本能力,即具备各类生产要素的“全面组合”与“全面创新”的配置能力。

  企业创新过程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

  企业创新过程涵盖创意提出、研究开发、试验测试、产品化、商业化和最终的产业化,包括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创新理念形成、创新理念实施、创新管理和创新价值获取等过程。企业创新过程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不是围绕某一环节的创新或者管理实践活动,而是形成从创新理念、创意生成到创新产品面市和市场价值获取的全流程闭环。这也意味着企业能够形成完整的创新网络,创新活动实施能够形成闭环,进而开展全过程的企业创新活动。

  创新链是围绕创新的基本要素流动和基本流程活动形成的独特链条,一般意义上的创新链涵盖基础研究、试验开发、测试投产、商业化与产业化等阶段,即创新的基础性要素如技术、劳动、资本等在创新链内实现部分融合或者整体性融合,最终输出特定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从创新链的视角来看,企业全面创新必然意味着企业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或者技术商业化的主体,更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主体。企业要主动围绕技术活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开展系列研究活动,除了纯粹理论研究,包括面向独特的现象开展观察,提炼特定规律。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并非专注于高难度学科原理或者复杂性知识,而是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特定环节开展定向性质的规律探寻或者现象认知再理解。相应地,企业全面创新意味着企业要成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商业市场化的重要主体,进而打通企业创新链的全过程,实现基于创新链畅通的全链条全环节创新。

  企业创新模式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

  企业创新模式是企业开展创新资源配置的形式。在构建创新链并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虚拟”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是特定的技术型员工、管理者和企业家等。也就是说,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意理念的企业家与员工才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真正主体。创新链涵盖基础研究、试验开发、产品测试、商业化与产业化等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体并非完全一致,如从事基础研究或者试验开发的往往是企业研发人员,进行产品测试和商业化活动的往往是市场营销和技术销售人员,这就意味着企业开展创新资源配置需要在多主体之间实现有效协同,形成面向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包括企业家精神驱动的创新、用户驱动的创新和员工驱动的创新等多主体全面创新。

  与此同时,在资源要素既定的前提下,企业开展特定创新活动往往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研究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商业化过程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分散化和资源要素的扩大化要求企业主动从企业内的多主体协同转向企业外的多主体协同,推动供应链或者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组织、高校与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乃至政府等主体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功能协同。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创新模式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意味着企业应依据创新链的基本运行规律,形成面向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与创新主体的全面协同创新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不确定性与市场不确定性,全面实现企业创新主体的功能衔接与目标协同。

  创新价值视角下的企业全面创新

  创新价值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目标表现形式,也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基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资源配置活动,创新最终服务于企业组织的经济价值和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看,创新的基础性价值首先被框定在企业经济价值范畴内,包括企业的市场利润、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等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创新活动逐渐嵌入社会系统之中,也就是说,企业创新活动不再仅仅表现为企业面向特定的市场领域开展资源配置实现个体经济价值创造。企业在资源配置或者创新活动中往往体现出创新的社会嵌入性,包括创新的市场需求来自社会需求或者公共需求、创新的产品与服务用于满足特定的社会空间或者公共服务等。因此,创新的价值不仅仅表现为企业个体的经济价值,更涵盖社会价值和社会福利。

  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兴起更是推动了对社会价值的关注。社会企业家精神驱动的企业创新与创业活动往往表现为企业社会创新或者社会创业,企业开展创新资源配置活动的重心在于满足特定社会需求和实现特定社会目标,最终为社会性利益相关方创造社会价值。此外,将创新活动置于环境保护范畴下,绿色导向下的企业创新使命要求企业开展输出绿色产品与绿色服务、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工艺改造等创新活动。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创造绿色价值与环境价值。

  因此,企业创新的目标逐步从单一的经济范畴走向社会环境范畴,不仅涵盖个体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还包括其嵌入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价值,表现为经济、社会与环境价值的多重统一性。基于此,企业全面创新在创新价值层面表现为价值的全面性,这种价值的全面性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设立创新目标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利益相关方的各类诉求,应以经济目标、社会环境目标全面重塑企业创新使命与战略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一市场逻辑下的经济使命主导论形成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家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竞争视野或者跳出市场竞争范畴,转向更具全面意义的综合视野,实现企业经济性目标导向的创新活动与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内在相容。第二,企业创新需要在各类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其基本原则是不违背底线,包括环境底线、法律底线和社会道德与规范等。

构建支撑企业全面创新制度的着力点

  宏观层面:构建与完善支撑企业全面创新的市场基础制度

  市场基础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制度基础,也是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形成良性预期与规范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根本保障。市场基础制度主要包括面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要素获取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主要目标是保护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在统一公平开放的制度体系下参与市场竞争,充分保障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正当权益。

  对于企业全面创新而言,首要基础性制度是知识产权保护,这意味着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励企业开展全面创新的基石。企业的各类创新成果能否受到保护,关系到企业家精神驱动下的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更影响到企业能否正当获取创新收益与实现创新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需要遵循分类原则,即根据不同创新内容与输出形式特征、不同组织情境和不同创新竞争情境制定差异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例如,面向数字创新情境的各类数字创新活动需要构建契合数字产品与服务特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其次是公平竞争制度,公平竞争制度是企业有效参与创新竞争的重要保障。公平竞争体现为企业市场准入和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主体公平性。也就是说,要充分保障非特殊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的各类创新主体(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立足市场供需规律与价格信号充分引导企业基于创新要素配置开展市场竞争,并通过特定制度供给调控创新市场的价格扭曲,破除地域市场分割、行政性市场保护与特定创新主体歧视等影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

  微观层面:构建与完善支撑全面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基本特征,并能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其中,产权明晰和权责明确在公司制下的所有制层面上共同指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权明晰指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具备明确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利,权责明确指清晰明确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权利责任。从内容构成上看,现代企业制度涵盖现代产权制度、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现代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多种制度类型。相应地,支撑企业全面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保护企业创新收益的产权制度体系。明晰的产权以清晰界定企业法人财产和固定财产为前提,也就是说,公司破产与股东个人意义上的其他财产无关,企业股东需要通过特定的组织程序成为企业法人的一份子方能支配公司财产。这意味着支持企业全面创新的产权体系要保护企业家创新收益配置权、员工创新收益获取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

  二是激励企业创新战略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现代公司治理在两权分离的框架下开展战略决策与战略执行活动,公司高层管理者、股东以及董事会等形成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开展全面创新的各类创新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代理成本与代理风险极高。因此,形成支持企业全面创新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体系需要在高管权责体系、董事会创新委员会制度和激励股东耐心资本形成等方面开展系列制度建构与制度变革,以充分激励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并保持创新战略定力。

  三是企业创新战略执行实施的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创新战略顺畅运行的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因此,要立足企业内资源要素特征和企业竞争环境特征,构筑契合企业创新竞争情境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激发管理者、员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方如用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让各类利益相关方支持企业创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为企业各类创新活动提供内外部资源要素支撑。

  (阳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苹果公司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全面创新;新质生产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