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
优化政策环境 推动产业融合 深化科技创新 培养各类人才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3
作者:
许淑萍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2024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体育产业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体育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优化政策环境,服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明确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重点领域和规划布局,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完善体育领域政府投入机制,着眼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更好服务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以竞赛表演、休闲健身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加强监管创新,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构建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推动产业融合,激活体育产业新动能。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不断与文化、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相互交叉渗透,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模式新业态。要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比如,深化体卫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培育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又如,推动体育与养老产业融合,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健康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项目和产品,建设集养老、健身、医疗保健于一体的养老社区或康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健康养老服务。再如,加快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挖掘各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结合体育赛事、户外运动等元素,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打造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精品项目。
深化科技创新,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体育产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持续催生体育新场景。要提升体育科技研发力度,加快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可循环橡胶材料等新材料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体育科技联合攻关,研发高性能体育器材装备、智能体育穿戴设备、运动康复技术与产品等,打造一系列智能装备、智慧场馆,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手段优化体育产业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强化数字技术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教育培训、用品制造、设施建设等细分领域深度应用,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体育服务。
培养各类人才,筑牢体育产业发展基石。人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建强体育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体育大学和体育优势学科,设置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形成有效支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加大运动防护师、康复治疗师等体育产业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交流活动,分级分类建立各类体育人才数据库,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体育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体育人才评价,对在体育科技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加快形成有利于体育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更好激发各类体育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潜力。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闫琪】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开辟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创新发展新路径
接续做好党史研究宣传教育
深化社科理论研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