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2023-03-27 来源:经济日报

  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居民生活层面,支付,转账,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等金融服务变得非常便捷。此外,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帮助大量缺乏信用记录或“财务三张表”的小微企业及时高效地获得了融资,满足了其发展需求。

  为了顺应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近年来,国有大行、股份制大行制定和强化了数字化发展战略,探索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大量投入数字基础设施等,中小银行也结合自身和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也从基础的“线上贷款业务”逐步发展至以大数据和互联网科技为基础的、扎实的普惠授信、信用信息体系。银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布局也逐渐走向综合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在突破技术限制等方面,还需要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创新思路、推动合作来探索解决相关问题,体现出金融资源、科技资源以及管理规则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不断复苏,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多数地方都已意识到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并开始从单一的信贷服务逐步向保险、理财等多层面、多门类的普惠金融服务扩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是开发建设数字化平台,支持普惠金融业务“一站式”集中办理。数字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下沉难等问题,但是大量的小微企业长期缺乏信用记录和财务信息,单凭数字技术也难以解决授信难问题。由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统筹,横向打通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多个层级,打破金融服务的信息壁垒,为小微企业获得授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补充。浙江省宁波市和台州市在这方面行动较早。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了信息查询、线上对接、精准获客、风险防控四大核心功能,对于获客、授信、风控的全流程融资都有体系化的服务,覆盖了该市129万户经营主体,已有2.33万家企业通过平台线上审贷渠道获取贷款983.7亿元。在此基础上正在建设“甬金通”数智金融大脑,搭建金融服务云和风险服务云,汇集28个部门、118个数据目录、2386个数据项,为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台州市从2014年就开始建立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采集了金融、法院、公安等15个部门81大类1100多项信用信息,覆盖了60万家经营主体。以服务小微企业著称的台州当地银行也普遍反映,借助平台可一次性掌握大量信息,使得贷前调查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助力涉农小微企业成长。在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种植户和养殖户扩大规模而产生的融资需求一直是普惠金融服务中的难题。福建省宁德市结合当地特色,探索农村生产要素流转,通过建制度、搭平台等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融资、流转处置全流程服务,有效扩宽抵押范围,缓解农村经营主体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帮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与此相似的还有成都的“农贷通”平台,推动了农村隐形资源变显形资本,引导金融资源与农村资本相对接,支持农村电商等广大涉农经营主体和企业发展。

  三是搭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提高线上管理能力并积累经营数据。随着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不断增加和金融健康理念的不断倡导,各地无论是政府部门牵头搭建的信息平台,还是商业银行建设的金融服务APP中,都开设有金融知识宣讲、风险提示等相关内容,提升普惠群体金融素养,帮助消费者在获得金融服务、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能掌握更多金融和企业经营常识。例如,福建宁德福鼎开发了当地特产白茶的溯源数据平台,不仅实现了白茶产业的溯源监管,还实现了白茶产业的便捷融资,借助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的海量交易数据模型,导入茶农、茶青经纪人、茶企联合体信息,作为白名单,给予信贷投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琪)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