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8月15日,“财务理论前沿2025学术研讨会”在厦门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数智时代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构建”为主题,特邀数位学术领域资深学者专家作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构建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聚焦AI及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市场中的公司财务体系重塑和财务管理创新等相关议题。
构建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
开幕式上,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闫秀丽提出,构建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财务研究应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财务领域研究的正确方向;二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夯实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的根基;三是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财务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友刚回顾了学院在高端培训、学位教育、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数字技术浪潮正深刻重塑全球财经生态,唯有筑牢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根基,才能在国际会计治理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财政部会计司一级巡视员、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特别介绍了中国会计学会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研究报告和工作方案,说明了“1+5+N”的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基本框架,为构建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描绘了清晰蓝图,指出应形成“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实践体系”四大成果,并号召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学术界广大专家学者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共同推动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由蓝图变为现实。
厦门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黄维津从理论创新迭代能力、治理支撑能力、可持续守护能力三个方面呼吁学术界和实务界更加关注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的构建。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靳庆鲁从实物期权公司估值理论的视角,阐释了会计信息的微观功能和宏观功能,通过回顾实物期权公司估值模型等经典文献讨论了会计信息对投资的指引,为理解数字时代的公司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提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需立足数智化时代的技术背景,建立在中国社会之上,研究内生于中国的现象,解决中国的问题,形成基于中国、内在一致、能够解释世界的财务理论。
持续推动中国财务理论与财务学科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提出,对资金运动进行重新分类与逻辑重建,传统的资金运动分类体现的是经营至上、财务依附于经营的业财关系,创新的资金运动分类体现的资金供求关系和内部资本市场理念的新型业财关系,即分为营业活动与筹资活动的新分类体系。
广州大学原校长魏明海提出,在AI时代,重塑公司财务体系要着力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构建更顺应AI重新分配信息优势后的公司财务信息治理体系;二是构建与AI重塑投资者行为更相融的公司融资管理体系;三是构建与AI改变生产要素市场动态更适配的公司要素资源配置体系;四是构建与AI经济代理人更协同的财务组织体系。
北京工商大学原副校长谢志华认为,信息技术发展使虚拟组织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去中心化、无边界、无时间差等特征,推动财务组织从实体向线上虚拟转型,其核心是平台与网络构成的信息神经网络,可实现财务决策、预测、执行等流程的自动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俊瑞通过梳理国内外财务理论发展,提出我国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应立足制度环境与实践特色,提炼原创成果。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郭复初从财务概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国有经济财务理论、中国财务理论分类研究等方面提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财务知识体系的思考。
与会学者就数字化、投资者保护、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合规管理、价值管理、股票回购、法治影响等主题论文进行交流和点评。
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构建问题,为学者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与会学者表示,未来,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为中国自主财务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不懈努力,持续推动中国财务理论与财务学科的发展进步。
会议由中国财政杂志社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主办,来自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学术班的优秀学者以及企业界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