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千四万”精神在无锡的生动实践

2025-02-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李朔源 秦梓韬)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千四万永流芳,口述薪火绽光芒”项目组一行深入无锡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探索“四千四万”精神在无锡的生动实践,推进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项目组成员参观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南京师范大学供图

  考察“四千四万”精神的生动实践

  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四千四万”精神,江苏用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国民生产总值。

  项目组成员走进收藏乡镇企业发展各时期文史资料和文物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详细了解了无锡乡镇企业的崛起历程,以及他们如何在“四千四万”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最终成为行业翘楚的故事。

项目组成员参观“一包三改”纪念馆 南京师范大学供图

  项目组来到“一包三改”纪念馆和“四千四万”精神馆,这里系统展示了“四千四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成果。项目组成员查阅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近距离欣赏了馆内珍贵的实物展品,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无锡实践中迸发的时代价值。

  聆听“四千四万”精神奋斗之音

  为更深入地了解“四千四万”精神在无锡的实践,项目组还采访了无锡九众九机器人有限公司、英伦水泵厂等企业的创始人或负责人。通过与他们的面对面访谈,项目组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精神在企业家身上的体现。

九众九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峰接受项目组采访 南京师范大学供图

  项目组深入考察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九众九机器人有限公司。九众九机器人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理念,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现已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张正峰在访谈中着重分享了自己对“四千四万”精神中“踏遍千山万水”的理解。他认为,创业绝非易事,任何坚持都需要付出代价,正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自己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英伦水泵厂作为无锡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同样给项目组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家企业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始终坚守品质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项目组调研中,英伦水泵厂负责人分享了企业在传承和发展“四千四万”精神方面的独特做法和宝贵经验。

  坚定“四千四万”精神“铿锵之音”

项目组成员与海鹏集团董事长胡鹏飞合影 南京师范大学供图

  江苏海鹏集团是项目组此次考察的一家重要企业。走访中,无锡市十佳青年企业家、海鹏集团董事长胡鹏飞详细阐述了企业在面对市场挑战时如何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积极寻求突破,最终实现稳健发展的历程。他鼓励青年人汲取“四千四万”精神中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开拓精神,“做好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准备,主动走出舒适区,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发现和成长”。

项目组成员对江南大学原校长陶文沂教授进行口述史访谈 南京师范大学供图

  项目组成员还有幸采访江南大学原校长陶文沂,探讨“四千四万”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新时代的价值内涵。陶文沂认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四千四万’精神都是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它是一种拼搏、不断向上的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和民族精神同根同源。

  在此次无锡之行中,项目组广泛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史料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未来,项目组将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进一步深化研究,着力挖掘“四千四万”精神在不同地域、行业和发展阶段中的生动实践,揭示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以青年力量挥洒时代之笔,以创新智慧书写历史新篇,项目组成员们一致表示,将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青春光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