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道德心理学论坛在南京举行

——聚焦“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的范式与发展”

2025-01-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东南大学道德心理学论坛现场 东南大学/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王婧怡)1月4日至5日,东南大学道德心理学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当代中国道德心理学的范式与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师生参会。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在题为“文化差异对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中回顾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提出文化心理学与道德心理学关系紧密,文化心理学旨在揭示文化和心理互相影响及整合的机制‌,而道德作为文化的分支,与心理的关系同样符合这一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文化差异对道德心理具有多种影响作用,强调了道德伦理研究对于这一领域问题关注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在题为“善:伦理始与终”的报告中,从伦理发展的古今现状切入,反思了知识界面临的文化遮蔽性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重自我”理论。他表示,伦理中的善分为“底线、中线、顶线”,分别对应“个人自我与社会自我”“社会自我与自然自我”以及“个人自我与宇宙自我”。通过修通与整合四重自我,人们可以合理应对自理性革命以来造成的“知情分离”困境,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最终实现理想的人生愿景。
东南大学道德心理学论坛现场 东南大学/供图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钟年在题为“道德、文化与心理建设”的报告中,通过对近年来社会热点伦理道德事件的梳理,阐述了“伦理”与“道德”概念的意涵。他特别强调了文化与伦理的关系,指出中西方在伦理道德文化上的差异性,以及在个体层面反映出的不同心理机制。基于这一状况,他进一步提出了“塘鱼兼治”的心理建设理念,尝试将心理学与伦理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良性互动作用,为营造更好的道德文化氛围贡献力量。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向玉乔在题为“作为道德思维的道德记忆”的报告中表示,传承性是伦理道德生活的重要特征,而道德记忆正是其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伦理道德的内容正是在道德记忆的不断建构中逐渐形成的。他强调了道德记忆在应对道德虚无主义思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道德记忆的关注,我们可以重新审慎思考伦理生活存在的前提条件。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授马向真在题为“伦理规范与心理事实—论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意义及发展可能”的报告中界定了道德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是伦理学的“实然”部分与心理学的交叠,即对道德现象的心理学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道德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她进一步澄清了经验心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张力,分别探讨了心理学研究成果可能对规范伦理学论证起到的有益作用。并对道德心理学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期待更多学者在伦理学与心理学间找到平衡。
  在分会场环节,来自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领域的与会学者围绕道德心理学的伦理基础、道德情感研究、道德心理与教育、认知科学视角下的道德心理、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心理等话题作了发言。与会学者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深化了对道德心理学核心问题、发展路径等内容的理解,也进一步丰富了道德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思想资源。
  闭幕式上,韩布新对本次论坛情况进行总结,他期待道德心理学领域未来进一步的交流与发展。
东南大学道德心理学论坛参会学者合影 东南大学/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