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4)》发布

2024-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7月23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穗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一方面,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以远高于广州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广州GDP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为29726元/人,2022年达到123565元/人,2011—202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3.83%;相比之下,2022年广州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仅为62094元/人,2011—202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8.03%,高于同期广州GDP增长速度,但低于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5.8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稳产保供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广州切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本地农产品供应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完成2.9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4658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82万亩(同比增长2.2%)、产量15.38万吨(同比增加2.0%)。推进蔬菜、畜禽和渔业设施建设,蔬菜播种面积224万亩、产量411万吨(同比略增),生猪年出栏63.84万头(同比增长3.7%),禽蛋产量3.44万吨(同比大增63%),水果产量81.86万吨(同比持平),养殖水产品产量45.8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水产品、水果自给率分别超100%、90%、70%。
  蓝皮书指出,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制定面向未来的多元目标体系。一是实现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菜篮子”产品及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是广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路径和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的重要基础。二是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质生活圈全面覆盖。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以人为本和“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塑造宜居城市空间。三是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形成乡村产业兴旺新格局,全面塑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新机制。四是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硅谷。将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建成集全国生物种业创新高地、海洋渔业新装备创制中心、数智农业技术系统研发集成等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硅谷。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农业产出效率比肩世界发达经济体发展水平。五是农业总部经济集聚区辐射带动全面增强。积极构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现代要素聚集水平持续提高,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实现农业创新型企业云集,推动农业总部经济区发展效应全面凸显。
  蓝皮书指出,推进现代渔业对外开放产业园建设。南沙现代渔业是广州市优势农业产业,抓住试验区建设契机,高标准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产业园,现代渔业种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休闲渔业示范区、渔文旅融合示范区现代化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健康养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园区和美丽中国现代化渔场。做精、做细、做足渔业文章,加强渔业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物流冷链、产品展销、中央厨房、跨境电商建设,吸收拥有相关资源的头部企业、金融机构、零售商、物流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大力推动水产品交易平台、水产电商平台、水产仓储流通平台、水产检测平台等项目建设,促进“生产+加工+科技+销售+品牌”渔业全产业链融合。着力建设现代化渔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辐射中国内地市场和周边国家的产业技术孵化中心。
  蓝皮书指出,广州需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一是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为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网络支持。二是分地区逐步推广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构建和完善卫星、航空、地面无线传感器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巩固超算力设施发展优势,为数字化农业管理的全面感知、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精准执行等多场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是落地数字化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区镇村级物流网点、服务站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积极应用云服务、大数据、无人化装备等成熟度较高的数字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