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 不断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学术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

2024-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7月6日,“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学术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和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中国式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科研团队共同承办。来自全国40多个单位的近200名专家学者与会,深入研讨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表示,承办“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的目的在于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不断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琼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经济加快发展信息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立足我国国情对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的系统性战略思考。深刻产生了新的生产力的科学主要特征、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为理论界学习、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指引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并为我们实践中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引。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桂丽主持开幕式。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战略选择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战略性问题》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强调,要继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这个要是我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基础;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之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把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前提。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既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它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以《新质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为主题分享其观点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刘志明在报告中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的重大论断,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历史主动,通过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绍东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武汉绿色发展》为主题作报告。他梳理并深入阐释了武汉由经济增长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理念,由资源约束倒逼生产方式转型,通过生产方式转型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和举措。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赵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题作报告,他从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湖北现实基础和优势、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建议等四个方面阐释。赵锋表示,湖北始终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引领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对于新兴产业的谋划,湖北首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推进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量子科技、现代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材料、低碳冶金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选择。张浩表示,以“新”提“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从“量大”到“质优”,为高质量发展配置新资源;变“被动”为“主动”,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优势。他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主动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这有助于在材料和能源选择上推广使用新材料和新能源,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有助于在生产工艺上利用前沿科技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生产现代化;有助于在人力资源上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将劳动者从机械重复性劳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而推动现代化产业向着更加可持续、更高品质方向发展。

  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场域

  为深入研讨,会场设置了两个分组研讨。第一组的学者对新质生产力和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新质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及构建绿色生活方式,从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目标上深刻诠释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提出新质生产力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上,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生产力的辩证发展。与会学者提出,从现实之维,思想政治教育教化人理解“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场域;从目标之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认识“三高”(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助力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应然状态;从实践之维,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涵养“三力”(领导力、创新力、行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与会学者瞄准去年以来的两大热词“新质生产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出要以“新”要求促进教学结构优化,以“新”技术和成果支撑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以“新”前景提振思政课改革创新信心。

  第二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内涵与历史演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的跃升:即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新技术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通发展的堵点卡点,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导向。其二,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需要同时解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型工业化两个问题。小组学者还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能够化解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新型工业化会催生新质生产力、自身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四个方面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双向驱动的关系,并提出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新型工业化夯实发展基础,增强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驱动力。其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如何提前布局,培养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未来产业人才,小组专家学者认为,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体现实用、紧贴市场、校企协同的灵活性优势,可以从专业设置的先导性、前瞻性、特异性着手,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与生产单位订单式联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其四,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世界格局处于深刻变革和调整期,发展的国内外风险对执政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健全党纪学习教育制度机制,提升学习教育工作实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组织、思想和制度保障。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银河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此次论坛层次高、站位高、水平高、影响广、收获多。专家学者们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内涵与历史演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的战略性问题;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丁银河希望,参与论坛的师生们要以论坛为契机,深刻领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学深悟透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核心要义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阐释、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燕参加会议,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华倩、石裕东分别主持主旨报告和闭幕式。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孙耀胜、李睿,副教授杨俊、林凇,青年学者蒋满娟、姚晓强等分别在会上作了分论坛发言、小组发言或总结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