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

2024-02-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应该如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围绕今年一号文件中的热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网:今年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来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

  唐丽霞: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各个地方都在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来探讨乡村建设的路径和目标,浙江省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发展美丽经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千万工程”经验为全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和可学习样板,“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打破了以乡村衰落为代价实现现代化的桎梏,探索出了工农互促、城乡融合、一二三融合和农文旅融合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牢牢把握我国“三农”发展的底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今年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两个“确保”,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否意味着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未来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需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对此,请谈一谈您的看法。

  唐丽霞: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我国“三农”发展的底线。一个国家解决粮食安全主要靠三种途径:自给、进口和粮食援助。全球粮食援助主要流向发生战争和冲突国家和地区、产生人道主义粮食危机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国自从2005年以后就不再是粮食援助的受援国。国际粮食贸易和流通容易受到粮食价格波动、全球气候变化、地区冲突以及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从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并未发生明显波动,但是近几年国际粮食价格上下波动剧烈,粮食主要出口国采取出口管制措施频繁,国际农产品流通也受到地区冲突影响明显,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加大农业要素补贴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式稳定并提升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需求增长和结构转型,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豆类和饲料粮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我国不采取有力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确保口粮基本安全,在国际粮食贸易畅通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国际粮食市场冲击,一旦国际粮食贸易出现任何波动,对于我国粮食安全都是极大的挑战。

  我国在2020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在减贫方面工作的重心就转变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任务。从2021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减缓,疫情对于农民工就业和农业产业发展虽然总体上影响不大,但对于部分行业和部分产业冲击性较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低收入组家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要低于其他收入组,因此,脱贫攻坚结束后,我国设定了五年的衔接过渡期,避免出现因为政策调整而导致脱贫人口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时还设定了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的两高目标,其目的就是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从这几年来的成效来看,全国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守住了这条底线,当前相关部门也正在抓紧研究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意味着未来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也就成为常态化工作。

  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请您谈一谈,“三提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此的建议。

  唐丽霞: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也就是要实现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和文化振兴一级生态振兴密切相关,治理水平提升则对应组织振兴。从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围绕五大振兴,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主要是一二三产融合和农文旅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产,而是要发展乡村新业态,将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空间资源、农业资源等转化成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将乡村转变成多种业态聚集的空间,实现乡村功能多元化和农业价值复合化,乡村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空间。经过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厕所革命,乡村整体环境得到提升,但是随着乡村新业态发展,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提升的需求,如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配套冷链仓储等设施;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需要有停车场、高标准的卫生间等,这都意味着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从满足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向促进本地产业发展需要转型。产业的发展,建设水平的提升对乡村治理也就提出了新要求,乡村产业有了新业态,乡村设施有了新内容,乡村服务有了新形式,乡村人口也会有新村名,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反映到乡村治理上就超越了基层治理的范围,在治理方式、治理内容、治理目标、治理工具上都需要有新的安排。

关键词:千万工程;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