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大连举行

2023-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9月17日,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在大连工业大学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会议由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承办。论坛旨借学术交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辽宁文化经济建设,激发文化活力,开拓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新形势下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以“设计助力文旅融合”为主题,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合作背景下,共同探讨文旅产业升级及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实现资源重组、业态重构等相关问题。来自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澳门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泰国艺术大学以及韩国草堂大学的8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高家骥主持会议。

  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那广利在致辞中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及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共话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共同探讨艺术设计助力文旅产业困境突围、产业升级,对于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形成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强大合力具有重要意义。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引贤者之光辉,照未来之明路。大连工业大学非常重视科研发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刻认识、精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机遇,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形成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强大合力。同时,也希望在学界的努力推动下,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推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思想理论成果。

  以文“融”旅 以旅“活”文

  在主旨发言阶段,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范圣玺以《文旅融合,贡献美好生活》为题,从文化以及旅游的概念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文旅融合的理解与认识。他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以旅游传播文化,以文化带动旅游。同时他还结合文旅融合的新现象,对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论述了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刘宗明以《面向丝路文化的设计助力文旅融合策略》为题,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弘扬丝路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人文交流大格局。他认为,艺术是将人类的情感相互连接,而艺术创作则是人精神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以文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泰国艺术大学教授Kreangkrai Kirdsiri以《Responsible community-based and villagetourism》(负责任的社区和乡村旅游)为题,提出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结合人们生活习惯,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开发的方式来活化社区,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无人机探测建模技术进行现场勘测和数据分析,挖掘河流价值,结合实地调研对当地文化遗产以及新旅游路线进行保护和挖掘,推动当地经济,促进文旅发展。

  韩国草堂大学教授任振镐以《根植传统,守正创新——韩国传统文化产业的政策动向》为题,结合几个时期的国家政策,讲述了对韩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他认为,传统文化的活用和新价值创造需要以传统文化政策环境为基础,保持稳定的政策关注和政策推进。要通过传统文化产业化政策的兴起与变迁、前景与挑战,来看韩国的音乐、韩食、韩服等的发展。通过企业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创意和新技术的结合,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提高传统文化附加值。

  多元融合开拓艺术设计视野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秀伟认为,生活美学不是仅指向虚远的“哲学问题”,还要指向真实的“人的问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继而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相融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红卫以《从品牌到文创设计》为题,从图形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讲起,阐明视觉传达的核心是形和意,点出了虚与实、阴与阳、黑与白的视觉哲理关系。他认为,具有生命感的图形可谓“形式越单纯,效果越强烈”,很多情况中,设计往往包含着认知理解,进而形成设计,只有将这些都融入设计,才能了解设计真正的内涵。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肖勇以《视觉设计与文创》为题,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切入点,通过诸多优秀作品展示与设计经验讲解设计的内在含义以及前沿设计的思维,多角度分析了职业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强调设计师应该具备“跨界”的思维方式,要跨地域、跨民族,提取传统文化元素,赋予现代文化以新的内涵,从而创作出具有多元化的艺术作品。

  澳门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梁蓝波以《数字水墨赋能中国文旅产业发展》为题,从书法这一艺术门类入手,展示水墨画、狂草书法、古典西洋画/素描、摄影等方面多元融合的生命力,跨越中西文化。同时利用新媒体对美术和设计进行多重挑战和创新,以外力打破学科原有的惯性,达到单一的媒材难以企及的色彩强度、透光感和震撼力,开拓出全新的视听体验。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福存作论坛总结时表示,八位专家作了内容充实、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体现了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多元多样、各有特色的观念碰撞,是对论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的生动诠释。专家们的学术报告,突出以文‘融’旅,以旅‘活’文,以传统文化、非遗以及文化产品为高频词汇,探索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同时,引发我们思考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未来文旅融合的途径和方式。论坛汇聚来国内外多个学科的多位资深学者与新锐前沿学者,就论坛设定的主题进行集中而深入的探讨,横跨多个密切关联的学科领域,从而取得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思想理论成果。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持续一天的论坛,与会学者深入交流行业经验,结合国际和国内前沿热点,着眼于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拓展艺术视野,打破思维局限,把文化与旅游进行多元化、创新性融合。此次会议多元交融、跨越中西,浓厚了学术氛围,促进了学术交流,给文化和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可能性。

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那广利致辞 主办方供图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福存作论坛总结 主办方供图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高家骥主持会议 主办方供图

与会学者发言 主办方供图

与会学者发言 主办方供图

关键词: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振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