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5-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生产力的形成是在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决定因素作用下,通过将教育、管理等影响因素作用于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社会生产力本质上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演进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也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持续炒作所谓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既违背了经济学基本理论,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一些政客扬言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问题“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选项”,证明了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美国再次打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牌。这样的做法及其背后的霸权思维,终将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为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遵循。农业产业链是涵盖农副产品从农业生产到最终消费全过程的产业体系,包括种植、养殖、收获、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相关支持和服务领域。农业产业链具有多层次、多环节、等特点,因此在城乡要素市场存在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卡链”“断链”等现象,不利于其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而实现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意味着将农业产业链打造成多样态的复合型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从资源型向内涵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方向迈进。因此,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围绕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