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企业”的机理与实践路径

2025-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通过人工智能(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破解中小企业“内卷式”低价无序竞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AI技术对企业竞争格局的颠覆性影响,不能与AI共生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有序退出、淘汰重组。AI加持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对“稳企业”“稳就业”的影响正见实见效。

  一、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企业”的重大意义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约为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60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达81万亿元。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形成点线面结合、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埃森哲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调研显示,2023年近六成的中国企业计划提高数字化投入,近九成的中国企业认为生成式AI将带来重大机遇,打造数字核心,释放人才力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痛点。

  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企业”体现在降本增效、精准决策、创新业务、人才赋能四个关键维度。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来看,AI以智能化生产激活要素潜能,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主体的生动实践。AI催生新业态、新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来看,通过AI降本增效使中小企业突破地域壁垒,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参与全国市场竞争,促进要素和商品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精准决策通过AI捕捉全国市场动态,助力企业对接跨区域需求,推动供需在统一大市场内高效匹配。

  广大中小企业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稳企业—稳就业—稳经济”的涟漪效应。数字化带来的业务创新能力,让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新赛道,如制造业从传统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能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实现持续稳定运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重构就业结构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0%,产业数字孪生、绿色数字经济、银发数字经济等领域拥有广大的中小企业,正催生广大的人才缺口。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基本单元,其稳定发展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中小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在突发事件中,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恢复速度明显较快,有效缓冲了外部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企业”的机理

  AI技术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骨架”,深度嵌入到企业“研产供销服”的全流程全周期。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AI技术,其采用“学习驱动”方式,通过训练海量数据提供智能洞察预测、认知自动化、高度个性化体验、自适应流程优化及赋能新业态的能力,坚实了“稳企业”的根基。通过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多维度多视角透视中小企业从“生存焦虑”到“稳健发展”的蜕变。

  重构数字资源要素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压舱石”,为“稳企业”提供核心依托。AI推动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将企业传统的物料、人力等资源转化为可复制、可演进的智能资产。以中小制造企业为例,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实时调度和智能排程,AI重塑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范式。

  增强数实融合动态协同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晴雨表”,为“稳企业”筑牢产业韧性根基。AI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通过实时感知市场信号、敏捷捕获转型机遇、弹性重组资源要素,将基于数实融合的动态能力从组织潜能转化为竞争势能。首先,企业能从多维数据源中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客户的最新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等信息。其次,AI能帮助企业在供应链中断等不确定情境下做出高质量的决定,使动态调优成为本能,在降本稳存量的同时开辟创新增量。

  价值驱动的组织模式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定盘星”,是实现“稳企业”目标的内在引擎。《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关系研究报告》提出,龙头企业订单牵引型、赋能平台供需对接型、海外市场需求拓展型三大模式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变革提供了鲜明指向。AI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降本增效”的工具性局限,实现价值模式的根本跃迁。一方面,AI将企业数据转化为产品,并通过共享平台输出给产业链的上下游,使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从“点对点”的线性关系,升级为企业和整个产业之间的生态网状结构。另一方面,AI能够识别那些因资源或能力不足而难以进行数字化升级的企业,帮助它们调整战略或有序退出,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三、AI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企业”的实践路径

  数字化转型前期,精准规划转型蓝图,把创新与增长意识根植入企业战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是战略决策的智能化。AI通过构建认知型决策支持系统,将战略规划从“经验导向”转变为“数据驱动”。大型企业可主导建设AI数据中台,实现跨系统数据打通与治理。同时,结合生成式AI技术与知识图谱构建能力,沉淀内外部转型经验,形成“可视化—可解释—可迁移”的决策知识体系,提升组织学习与战略迭代能力。中小微企业,可以借助“平台+服务”的路径进行战略赋能。通过接入由数字服务商提供的预训练AI模型平台,整合自身有限的客户、订单与运营数据。这一“轻量化+引导式”的AI服务路径,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前期实现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认知与方向把控。

  数字化转型中期,通过效率革命和价值突围提升转型效能,夯实企业长效盈利机制。AI在转型的执行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对各种资源、各类业务活动赋能并做出成效评估,形成“计划—执行—反馈—再优化”的循环。头部企业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数字孪生平台,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不同转型场景的情境预测和不同市场策略的资金投放模拟,由AI平台决策帮助总部制订出在各区域和业态情况下的最优策略。于中小微企业,可以在“上云用数”的基础上,建立对关键岗位和关键资源的监测与响应机制,并采用AI驱动的“沙盘推演”功能,对不同市场策略、定价机制或营销组合方案进行模拟试验,以最低成本获取决策优化线索,从而提升转型执行过程的敏捷性与稳健性。

  数字化转型后期,构建自适应风险屏障,加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数字化转型完成初步部署后,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监测与反馈优化推动转型成效落地,是能否实现“效能跃升”的关键。头部企业可以搭建不同维度下的AI风险模型,通过历史记录、行业先例以及宏观信号模拟可能出现的政策、供应链、市场等变化,帮助公司由静态“应急预案”向动态“容错机制”转变。小微企业可以在头部企业的简化模型结构、外部服务基础上逐渐发展反馈和控制能力,并结合自身实践的经验知识实现转型效果复用,在可承受的成本条件下构建应对环境变化的组织韧性,稳步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突发事件情境下重点产业供应链韧性评估与对策研究”(23&ZD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志彬,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悦媛、周煜丰,四川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