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要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2024-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必将为新形势下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强调把数字经济融入和应用到实体经济全过程,在更深层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摆脱传统发展路径,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加速渗透,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形势,需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进一步激发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效率提升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通过释放数据价值促进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效率提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释放数据价值,促进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本质是数字技术对全产业链的深度渗透,打通实体经济的数据流、信息流,把生产、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数据高效反馈到创新环节,基于数据链连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以“数据要素×”实现科技创新效能倍增,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创新模式,促进科学数据在创新平台上汇聚沉淀,以科学数据助力前沿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又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能,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升级迭代,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效互动,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效率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打破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的时空界限,降低产业链之间信息传递、沟通和共享的成本,有效促进研发、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环节互联互通和有机衔接,实现生产要素的平台化、共享化、协作化,加快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快捷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产业链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线性关系向立体、网络化发展,形成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分工协作网络,深化市场主体合作,推动产业跨界发展,强化供需高效对接,加速全产业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系统要素配置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持续深化,数字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6.1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也从25%上升至44%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融合广度与深度上仍存在差距,尤其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式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球数字科技掀起新一轮竞争浪潮,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形势。

  全球数字科技竞争更趋激烈。依托数据和数字技术加快新一轮的产业深度变革,已经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大模型持续涌现并加速迭代,中美在全球数字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优势明显,在人工智能论文数量、专利数量、投资规模、初创企业数量等方面,中美位居前两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全球大模型数量为1328个,美国、中国占比44%、36%,欧盟、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在加快追赶,围绕大模型的跨国并购成为特点。中国数字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场景驱动的创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只有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才能进一步激发数字科技创新的场景驱动力。

  人工智能重塑科技创新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科学研究范式,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的最前沿,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方法去研究、模拟、预测和优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被称为继传统实验、理论分析、模拟计算以及数据密集型科研之后的科学研究“第五范式”,已经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探索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DeepMind的AlphaFold 3模型可以预测出所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可以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颠覆药物发现过程。美国、英国等均在加快布局AI for Science,我国科技部已经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纵深拓展。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模型平台的快速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有机结合并在生产生活中加速渗透,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尤其是大模型应用加速向专业化、场景化、行业化发展,在新品研发、管理优化、服务升级等方面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成效,深刻改变着产业发展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组织形态,也在重塑城市管理、乡村治理以及环境治理模式,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空间广阔。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面临的新形势,需要以制度创新促进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创新,催生数字驱动的新质生产力。

  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优化数字产业化支持政策,加大对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深化数字技术领域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数字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创新联合体,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类产业基金,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字复合型人才成立初创型企业;优化产业数字化支撑政策,完善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创新“人工智能+”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在农业、工业、文旅、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加快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加大对人工智能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探索场景牵引的应用创新模式,探索促进新技术与新场景对接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各级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政策措施,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丰富应用生态,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开发“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纵深推进重点行业典型应用场景落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引导数字技术平台与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构建促进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体系。

  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在鼓励创新的基础上分行业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对刚出现的新物种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尚在培育期、成长性好的新业态,探索“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为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留足空间。优化平台经济治理,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数据安全合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等领域标准。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构建适应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围绕细化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强化制度设计,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加快培育形成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进一步完善促进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