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共治:保障高海拔农村地区婴幼儿季节性用水安全

2024-02-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经过脱贫攻坚时期的不懈努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部分农村地区的缺水、水质差等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农民的用水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在一些高海拔地区,冬季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在部分地区还非常严重。这引发的一个问题是,难以有效自我照顾、脆弱性强的婴幼儿的季节性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饮用水水质较差,因缺水导致洗漱困难,出现长时间不刷牙、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等情况,既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也对移风易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变传统落后生活方式产生不利影响。移风易俗应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代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代际传递,下一代人也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此,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强化实施凉山州高海拔地区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当地的饮用水供水潜力,依靠最新技术,找到更多水源,选择适应高海拔气候特征的储水、供水材料,建立稳定的供水系统,确保当地农户合理用水的充足。二是,持续加强对水源、输水管网等处的水质监测,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三是,为当地农户安装净水装置,购买婴幼儿专用水杯、水壶等健康用水举措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进一步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工程,让父母留在婴幼儿身边。调研发现,随着青壮年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婴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照顾。囿于精力,他们一般仅关注婴幼儿的吃饭、睡觉、人身安全等基本生存问题,无暇顾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他们自身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知识。因此,进一步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工程,让父母留在婴幼儿身边提供更多照护,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引入外部资本,实现规模效应,延长产业链条,为当地农民实现在家附近就业提供更多稳定岗位,在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为婴幼儿提供更多照护。二是,进一步加强凉山州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农村道路、桥梁、水利、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吸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为区域产业发展、经济腾飞提供起飞动力。三是,对当地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手工艺、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增加他们的技能范围,提高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建立完善的区域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就近就业信息,帮助当地农民了解家附近的市场动态和就业机会,同时也方便他们更好地与企业对接,实现就近就业。五是,进一步加强凉山州特别是高海拔等条件艰苦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生活,为当地农民就近就业所需的产业发展提供外部智力支撑。六是,政府可以为企业赴相关区域投资兴业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从而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给就近就业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奖励,激发他们就近就业的积极性。最后,鼓励当地农民就近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总之,通过进一步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工程,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从而有效应对婴幼儿因照护不足而在冬季缺水季节饮水不足、乱喝水、不刷牙、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等用水健康问题。

  第三,解决农民的燃料来源及成本问题,让冷水变热。调研发现,凉山州高海拔地区冬季气温低,异常寒冷,同时,当地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燃料不足的问题,为了节省燃料及成本,往往难以为婴幼儿提供充足的热水。婴幼儿甚至成年人因为怕冷,也容易养成不刷牙、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等不良生活习惯。为此,首先,应充分利用凉山州光照充足、多山地貌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缓解当地农户面临的传统燃料不足问题。其次,在当地农户大力推广节能灯具、节能灶等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能源使用成本。再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区域性政策,对当地农户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提高农民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的积极性。

  第四,激励相容,提高父母对婴幼儿健康用水的积极性。一是,提高父母为婴幼儿健康用水的意识。邀请儿科医生、儿童专家、社会工作者等进入社区,通过分享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卫生健康领域权威机构的建议以及成功案例等方式,强调健康用水对婴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帮父母树立婴幼儿健康用水的理念。二是,利用标语、海报、图书、电视节目、社交媒体等,将婴幼儿健康用水的重要性,以当地老百姓可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长时期传播开来。三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员,在农村社区持续性实行个人卫生洁净比赛,对表现好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励相容,多维共治,提高父母对婴幼儿健康用水的积极性,阻断不良生活方式的代际传递,尽快实现凉山州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川西北牧区农牧民相对贫困识别与长效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CMZ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专职科研)、硕士生导师;何文海,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曾维忠,四川农业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高海拔农村地区;婴幼儿;季节性用水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