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2024-0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以扩大有效需求为发展取向,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对经济工作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长远谋划,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把握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内在联系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经济运行链条,消费是最终目的。没有消费,生产、交换、分配都将失去意义,也将失去动力。从实际情况看,实现经济稳步增长,需要消费拉动、投资拉动、外贸拉动、产业拉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拉动。如果说供给是指市场可以提供给消费者不同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那么消费则是指消费者根据需求在市场上购买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操作上不能顾此失彼。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左右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着力点。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供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通常情况下,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之举,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发展难题,保持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有效手段。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规模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我国国民经济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中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加之日益完备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基本前提。我国长期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经济体系、雄厚科技实力,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体系的需求优势、配套齐全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是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宝贵资源和可靠依托。

  二、坚持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稳步向好,但仍需要克服困难、应对挑战。从短期看,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从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是主要问题。近与远、内与外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供需双侧发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无论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还是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其战略基点都是坚持扩大内需,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谋求内部发展的确定性。

  国内市场是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新时代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构建与国内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供给体系,以高质量的供给创造高质量的需求,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为此,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兴消费,优化服务消费,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积极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降低企业流通成本,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资源,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助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全面提升国产商品和服务质量、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有效保障国内市场供给,促进境外消费回流;通过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消费网络;通过稳定和增加居民收入、激发重点群体消费意向,持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通过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消费保障。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入挖掘国内市场供给与需求潜力,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基础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包括扩大就业、增加产出、创造财富、优化结构、推动创新。为了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能,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二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壮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三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结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基础上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建立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从中获取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和机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国内,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要素资源配置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发挥巨量生产要素优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发挥丰富创新资源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积蓄未来发展新动能;发挥对外贸易大国优势,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内外市场和规则对接,形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在国际国内资源的流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