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乡村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路径

2023-12-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开启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调整。农村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从目前来看,由于产业支撑不足,我们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不足。比如过去中西部一些地区农民增收主要是靠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一些脱贫县两部分加起来占增收的比重超过75%,也就是说农民增收跟农业农村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由于乡村产业支撑不足,导致乡村的内生活力不足。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在看来难度还是比较大;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在第五部分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很精辟的阐述:“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乡村产业有五个大的趋势: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数字化。

  (一)乡村产业多样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农业就业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非农产业比重将会不断提升,乡村产业融合在不断加速,乡村产业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过去我们把农村定义为从事农业和农民聚居的地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定义已经不够准确。纵观发达国家,农村从事农业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农村居民也不一定就从事农业,农村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多样化。在农林牧渔业内部,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在不断提升,已经接近半壁江山,2008年为48.1%,这些年来有一定的下降,2020年下降到41.4%。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林牧渔业会更加重要,甚至比种植业更容易实现由大变强。所以,要改变“重种植业、轻林牧渔业”的倾向,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二)乡村产业融合化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乡村的产业融合有两个方向,一是产业的纵向融合和一体化,比如农业,按照前后两端延伸的思路,打造全产业链,构建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农业的全产业链。二是横向的融合、一体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一体化;第二个是乡村其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当然,乡村产业的融合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层面,比如一个县、一个村庄,甚至在家庭农场的内部、一个企业的内部来实现产业融合。例如,浙江安吉的鲁家村,就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在一个村庄内部的融合发展。

  (三)乡村产业集群化

  什么是产业集群?过去我们对产业集群的认识有误区,好像产业集聚就是产业集群,实际上产业集群是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还有紧密的产业关联、社会化的分工和发达的组织网络,还有适宜的创新环境,加上合作竞争和互动机制,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早期产业集群大都发源于农村,比如说浙江过去的块状经济、广东的专业镇村等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个准产业集群。当然,这些年来,我国乡村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在不断加速。现在主要的做法就是建园、构链、组群,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加深。

  (四)乡村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就是一个生态型的产业体系,它要求乡村的产业发展走上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怎样走上这种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可以从两个路径来展开:对新建的产业我们要按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建设,防止城市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扩散;对现有的产业我们要进行生态化改造,比如,现在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农业,怎么从依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实现增产的化学农业转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这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五)乡村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城市相比,乡村产业数字化严重滞后于城市产业数字化。所以,未来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任务十分繁重。这种数字化的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乡村产业的技术装备、相关设施、管理体系要数字化;第二方面是乡村劳动力的素质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乡村产业发展的五个战略路径

  根据这种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未来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有五个方面的战略路径。

  第一,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维功能,明确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具有多维功能,乡村具有多种价值,农业它不单纯是提供农产品,具有生产功能,它还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休闲功能、景观功能、示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维功能,怎样把农业的多维功能和乡村的多种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其次,从县域范围来看,我们要明确县乡村的功能定位,要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庄为腹地,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和布局一体化。县城主要是增强它的中心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乡镇主要是建设成服务农民的综合中心。村庄主要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和幸福家园;再次,每一个地方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实行“三链”协同、全面融合、创新引领,多层次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首先是“三链”,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我们要“三链”协同互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其次是全面融合,产业融合包括纵向的产业融合和横向的产业融合,全面融合就是要推动产业链的纵向横向融合、一体化。再次是创新引领,要催生新的业态、打造新的载体、构建新的模式。

  第三,打造多形式的产业共同体,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比如,现在有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要鼓励龙头企业和下乡资本扎根乡村,与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如果只有企业挣钱,农民不获利,肯定长不了,如果只有农民获利,企业板长期不挣钱,这个不可持续。一定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此外,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下乡资本的全过程监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第四,发挥专业化和规模效益,打造各具特色、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代优势产业群。跟城市相比,农村的人口密度低,离城市市场比较远,使农村产业缺乏规模效益,进入市场比较困难等等,这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些弊端。怎样避免破解这些弊端?应从三个路径展开,一是要强化乡村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现在的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都是强化专业分工的举措;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集聚规模经济效益。如果每一个村庄都发展旅游,那肯定是泛滥成灾,缺乏规模效益。这点可以采取浙江嘉兴“飞地”抱团的做法,村里面有多余的建设用地,不一定就在村里发展,可以在镇里面,在县城规划一个园区或者区位比较好的地区搞一些项目,让各个村庄入股抱团发展,获取集聚规模效益。村集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一种好的做法;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和专业村镇向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乡村产业支撑体系。首先要优化环境。乡村的产业发展环境更加需要优化,现在我们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但是对产业发展来说不仅要改善人居环境,还要不断优化营商创业就业环境。营商的环境、就业环境、创业环境也要改善。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要素和政策支撑体系。从要素的支撑来看,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人才、资金、土地的问题;从人才来看,主要是农民工如何返乡就业创业的问题,促进城市各类人才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问题;从资金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从土地问题来看,政府的产业用地政策很重要,现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现在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的就是农村的闲置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包括我们闲置的公共用地怎么转化为产业用地进行再开发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讨的一个大的政策问题。

  (本文根据作者在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的发言整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审核:李建军

  编辑:闫琪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