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性

2023-12-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破解“东北之困”指明了方向,更体现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的发展要求。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性,对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要的是畅通完整的创新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链“前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趋势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还应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中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市场成为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培育和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在科研应用进行产业化的创新链“末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体制,强化数字赋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协调性

  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的社会性和组织性程度越高。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全球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由“福特制”发展为“后福特制”,由模块制造发展为柔性制造,尤其是数字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程度及其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率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的协调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要以“链”为单位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通过产业“强链”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完善部门间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升链,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促进数据、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汇聚,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推动新兴产业建链,要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前沿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发展环境。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环保性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环保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只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是内在要求。要推进绿色低碳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强对碳排放双控的技术支撑。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统筹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箱”,形成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倒逼企业降污减排的鲜明导向。要依托环境法典的制定编纂,强化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开放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我国在纺织、家电、汽车等民族工业上自立自强,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从代加工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后实现自产自销、内产外销。新质生产力的开放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有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国产业体系才能迈向中高端,中国生产力才会更具竞争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经历风雨、“强筋健骨”。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同“全球南方”国家广泛开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十年来中国同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起建设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生动范例。另一方面,积极牵头实施并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拓展和深化跨国联合科研。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共享性

  新时代十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新质生产力的共享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服务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是否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高品质生活需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使生产更充分体现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一体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使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通过科技创新全面引领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需要。要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劳动、人人尽力生产、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通过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防止规模性返贫,要走好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安全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即使向外转移也要想方设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安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要更加重视产业链韧性,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一要落实不同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地方党委、政府是辖区内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具体行业的安全监管职责,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二要健全完善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明确危化品项目各环节的法定安全责任,推动行业监管、区域监管与地方监管有效衔接、不漏死角。三要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加强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审查,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四要加强安全防范和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对高层建筑、隧道桥梁、管线管廊、燃气电器、游乐设施等的检修维护,推广工业机器人在危险工序和环节的应用,畅通工伤保险的赔付渠道,有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发展理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