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企业文化构建与员工心智模式耦合研究

2021-10-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实,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策导向下,中小企业如何能够持久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7年,虽然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其生命力短暂的根本原因往往在于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根基与动力,即企业文化基因的传承。员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是企业的灵魂,也是管理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根,深入到人的心智模式的培养和锤炼。

  一、以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塑造员工心智模式

  管理的本质在于驱动业务背后的人,以人为本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如何从员工心智模式角度出发,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去,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内进行,在思想上、精神上塑造员工心智模式已经成为人本管理的重要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企业应兼顾企业、企业任务和自我发展三方面,运营过程中要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自身价值,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原则促进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对企业目标的认可,员工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二是走心的员工关怀。尽管企业人本管理表现形式多样,但其本质都是尊重和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在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关怀不是简单的节假日福利或者奖金待遇,而是要更多地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加大对员工的情感投入。以员工实际需求为抓手建立走心的员工关怀,关注企业员工个人的特点及难处,针对性给予关怀与帮助。

  三是充分尊重信任员工。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成员间关系的平等,尤其是对“90后”“95后”员工,他们在乎自我感受,渴望团队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应增加他们对于团队工作的参与感,将个人价值实现作为企业团队管理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营造良好企业组织氛围 促进员工心智模式提升

  组织氛围的打造不仅表现在硬环境的投入上,更多是软环境的打造。中小企业要想长期持续地良好经营,必须注重多维度打造组织氛围,包括对于入职新员工的帮助与分享、员工项目成功的及时奖励、项目失败时的包容、良好的团队协作、制度的公平公正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每个企业都应针对自身的弱项进行修正和调整。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老板文化”的错误认识上,组织氛围经常是企业管理者“一言堂”,这种文化势必会造成公司系统性风险,一是只要管理者决策错误,则全面崩盘;二是公司所有员工心智模式僵化,不愿提出自己的意见,管理者不做决策工作就难以继续下去;三是可能造成老员工抱团,新人无法融入,无法真正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

  此外,要注重企业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的宣传。对于价值观与企业高度契合、业绩优秀的员工要着重弘扬宣传,对于违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也要及时做出惩处,让员工看到企业鼓励什么、杜绝什么。培养员工学习典型人物身上的工作行为及方式,形成同一化的行为导向。

  三、以企业文化植入制度流程实现员工心智模式由理念向行为的转换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从理念到行为,将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植入到企业的制度流程中,使遵守严格的制度流程变成员工的执行力,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由行为逐渐培养成习惯,最后改变思维,形成心智模式。当制度流程演变为心智模式后,员工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不用验证和提醒的自觉,企业文化的作用就会被释放出来。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与制度流程绑定,与职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价值观绑定。

  调查研究显示,优秀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能人退后,流程提前,企业文化在流程中充分体现。如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公司会要求任何问题不需要面对主管领导,而是面对客户,客户满意即可,此外还在制度中规定只要在艰苦偏远国家和地区工作满三年才能得到晋升。这些公司内部制度流程体系的落实,恰恰是对于本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最好的应用与体现。

  四、管理者以身作则带动员工良好心智模式传承

  企业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动。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则去传递企业文化,员工才能深刻感受并把它传承下去。如果一个企业提倡学习文化,管理者不学习,仅凭经验主义对话,那么团队是不会学习的。想要培养员工行为,需要管理者言传身教,强调传帮带的作用。此外管理者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要着重员工心智模式培养,让员工自己思考、学会控制情绪,不断培养和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基因及心智模式。

  五、汲取传统文化精神优化员工心智模式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汇聚,其中蕴藏着众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打造与建设有着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企业文化必须从社会文化大环境出发,只有造就一个社会文化的良好环境,企业文化才有发展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中小企业要不断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与企业价值观建设有效融合,以传统文化精神教化员工思维及行为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员工心智模式。

  六、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达成员工最高价值追求

  企业不仅是单纯的营利性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新内容,重新塑造和创新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推进了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设。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价值体系,又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升到了更高的文化层次。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建立企业自身的信仰,教会员工做好人,做好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重大,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形象、增加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能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培养为国家奉献的服务意识,使企业文化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闫琪)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