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助力万千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3-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6月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和伟大实践,20年来绘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为全国民族乡村现代化积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范例和成功经验。近日,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也为全国民族乡村的现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基本路径和行动指南。

  践行新发展理念  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科学方法

  在民族地区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要全面贯彻并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切实有效转变发展观念,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健康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民族乡村现代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稳定与安全等多维重大发展关系,切实走好“生产绿色发展、生活共同富裕、生态优质良好”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从而全面推进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我国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好“千万工程”经验,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指导意见》把在全国推广实施“千万工程”科学方法概括为六个面——“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领导、完善机制”“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是必须准确把握的。当然,这些科学方法并不是“教条”,它需要每个乡村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灵活运用。

  助力万千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围绕整治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民族地区乡村在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要以环境整治为逻辑起点,着眼于“三大革命”——厕所、垃圾与污水治理,推动现代宜人宜居农房及其环境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全域性的美丽乡村建设。比如恩施州率先在恩施市太阳河乡的白果树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四清四整”活动。短短几年时间里,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脏乱差”“垃圾场”“贫瘠地”转变成“美如画”“金土地”“度假村”,从“野山鸡”变成了“火凤凰”,完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蜕变。

  围绕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根据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我国民族地区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把“千万工程”作为实现城乡现代融合发展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来落实好,逐步建立“以工惠农、以农促工”“以乡辅城、以城带乡”的协同建设机制,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性的乡村经济体系,有效拓宽民族地区乡村的农民多元化增收渠道,着力建设美丽宜居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围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浙江“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表明,以特色产业为根基,聚焦“土特产”等绿色产业链,激发了乡村的产业新功能和生态新价值及其强大活力,形成了乡村具有竞争优势和持久生命力的特色产业及其集群。因此,民族地区在推广“千万工程”的经验时,要围绕特色产业,推进民族乡村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推动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的现代性融合发展。比如恩施州恩施市柏杨坝镇结合自身特色,将本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与易迁安置点相融合,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融合,逐步形成了“旅游+转化模式”“生态修复+转化模式”“生态农业转化模式”等,形成“百花齐放”的生态产业新业态。

  围绕精神文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相关文件和“千万工程”经验,民族地区在推广实践“千万工程”经验时,一定要协调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村民“心有所栖、心有所依和心有所乐”的美好幸福家园。比如自2018年以来,恩施州的二官寨村就把传承优良家风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新时代现代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实践为载体,着力挖掘、整理、编写《康氏家训》《胡氏家训》等并刻成牌匾,充分发挥“家风家训”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正能量。同时,二官寨村通过保护“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等特色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民俗、农家乐等绿色生态旅游,实现了从“古朴静谧的桃源”到家喻户晓的3A级乡村景区、从聚居古寨到“中国最美乡村”的华丽转身,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的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围绕“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背景,民族乡村有效推进“千万工程”及其实践,就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围绕“自治、法治与德治”来完善“三治融合”的现代性综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性,以提升乡村现代治理的综合效能。比如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的栗子村在推进其现代治理的过程中,秉承“三治融合”理念,通过“深化自治、强化法治、实化德治”等基本路径,运用“牢抓‘草根自治’、借力‘乡贤’德治、运用‘平台’法治”等基本方法,有效构建了“自治为根本、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现代乡村综合治理体系,为提升乡村治理的综合效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民族乡村“千万工程”的推广实践,可以说是一项事关全国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践对有效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建设及进程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千万工程;乡村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