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BRICS)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小觑的力量,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科技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新工业革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研究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GDP贡献达19.9万亿美元,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率提升3.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岗位组成结构发生变化,预计到2027年约23%的工作岗位将产生形态转变,催生新的就业岗位约有6900万个。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进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加速社会发展格局重构,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新的聚焦点。但是,当下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处于探索、发展和治理的动态进程之中,亟待在全球层面上形成合力、共迎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金砖国家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的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与产业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等领域已形成全流程覆盖、产业链布局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态,并且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型企业及科研院所。根据《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模型性能与美国模型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相比之下,虽然其他金砖成员国在战略规划层面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但受限于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等现状,国家整体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不仅如此,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位势上的差距还体现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
其次,人工智能治理存在技术标准体系不统一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跨国界和全球影响的特性,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是保障技术协同效率和安全可控的重要要件。然而,金砖成员国间在存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上的差异,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有限等现实困难也使统一技术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艰难,这可能导致技术壁垒问题,还可能阻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与合作。
再者,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着监管滞后和执法效能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更新换代迅速,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但其监管措施往往滞后于实际应用,技术应用与管理规范出现脱节现象,现有治理框架难以有效覆盖深度伪造、算法歧视等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金砖成员国的执法能力和资源支持也有待提高,这可能导致监管效果不佳,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成员国之间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在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个人隐私与数据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出现观点与国家立场方面的分歧,进而影响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性共识构建。例如,一些国家可能更加重视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这种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可能使得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增加了合作的难度。
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强劲,金砖国家日益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金砖国家应加强协调合作,探讨寻求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平衡,共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
二、金砖国家人工智能治理的进程
加强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当前,金砖国家已就人工智能立法普遍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根据2024年AGILE全球治理评估显示,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效能上的部分维度表现优于多数高收入国家,尤其在公众认知度、社会信任度和发展包容性等维度表现突出,表明金砖国家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了金砖智慧与力量。接下来,成员国应共同商讨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政策框架,共同成立专门立法协调机构并定期举行会谈,就人工智能立法的目标、重点、进程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更加规范化、统一化。
实现技术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金砖国家可通过共同组织人工智能技术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同时,金砖国家还可通过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平台,进行科技成果在金砖国家之间的共享和应用。如金砖国家领导的新开发银行已在金砖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如中国的“智能地铁开发”建设进行投资。随着金砖扩员,金砖国家主导的投资与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双边投资也有望增长。
倡导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开放包容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机制。金砖国家可通过共同制定人工智能治理国际标准和规范,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如2023年金砖国家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小组,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独立的关注领域,相应地投入资源并制定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以共同抵御风险。同时,金砖国家还可以联合开展构建国际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推动金砖国家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健康有序发展,如2024年“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合作”中心在中国成立。中国研究人员发布AI治理国际评价指数,对金砖国家的AI发展水平、治理工具和治理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金砖国家正着力加强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提升金砖国家教育体系,增进教育经验交流。2023年,厦门已成功开通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落地“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并牵头成立区块链产业联盟等金砖合作示范项目,助力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合作持续走深走实;联合启动“数字金砖建设者”计划,支持学生开展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依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厦门创新基地开发了多语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培训交流项目,培养金砖国家数字化人才。此外,还可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作用,以赛促学,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通过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金砖国家将不断提升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放眼未来,金砖国家应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积极寻找合作,积累不同国情的人工智能应用、交互合作和治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政策协调、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以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金砖国家治理方式,促进人工智能实现安全、高效、可靠和可控发展。
【本项研究得到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人宗亲提升福建省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基金号:FJ2024A017);一般项目“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金砖+’国家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基金号:FJ2024B184)资助】
(蒋清泉,厦门理工学院金砖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福鑫,厦门理工学院金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梅赛德斯·维多利亚·安德烈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清华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