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问题研究学科设立的思考

2024-02-06 来源:光明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者:江时学(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琮就提议,国际问题研究应该成为一级学科。时至今日,数十年过去了,这一提议尚未成为现实。

  近日看到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的一篇题为“对国际研究学科设立的思考”的文章。他也呼吁:“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将‘国际研究’设立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应该指出的是,张宇燕所说的“国际研究”,实际上就是国际问题研究。“国际研究”是国外的说法,可能译自International studies。但在我国,约定俗成的说法是国际问题研究,在译为英语时可以将“问题”省略。例如,我国外交部下设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上海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其英语名词中都省略了“问题”。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国际问题研究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综合问题研究及区域国别问题研究。前者研究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全球化、全球治理等多种多样的综合问题,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地区(或其中的某一次区域)及世界上约200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和文化等问题。

  能否将某一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确定为一级学科,取决于必要性、学术积淀、研究人员的规模、人才培养、理论基础等要素。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国际问题研究升格为一级学科。

  一、必要性。我国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国际影响力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甚至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因此,在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必须使国际问题研究这一学科提供更为有力的学术支撑。

  二、学术积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关注国际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西方的封锁,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如何开展国际问题研究作出了不少重要的指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快速发展,每年有大量与国际问题研究有关的成果(专著、论文)问世。数十年的学术积淀已为国际问题研究成为一级学科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研究人员的规模。学术研究的发展与研究人员的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高校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和党校系统都有大量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机构,研究人员以及每年招收的国际问题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数不胜数。

  四、人才培养。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前景都必须以强有力的人才培养为后劲。人才培养与经费和经验有关。就经费而言,事实已经证明,国家的经济实力足以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经费上的保障。就经验而言,高校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和党校系统都有一整套如何培养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此外,较为成熟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积累的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样可以为国际问题研究所用。

  五、理论基础。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现成的国际问题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国外。过去几十年我国学术界引进的与国际问题研究有关的力量可谓汗牛充栋,为我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一些为国际问题研究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并且正在走向世界。

  当然,在国际问题研究升格为一级学科之前,还应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学科的归属。如同区域国别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跨学科的学问,囊括几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因此,国际问题研究可以与区域国别研究并驾齐驱地进入“交叉学科”门类。

  二是学科的名词。迄今为止,我国的几乎所有一级学科都有“学”这个字。区域国别研究升格为一级学科后,其名词改为“区域国别学”。国际问题研究如要成为一级学科,应该称之为什么“学”?能否称之为“国际研究学”“国际关系学”或“国际问题研究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