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学者主张将互联网接入视为基本人类权利

2023-06-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综合外媒报道 据英国伯明翰大学官网4月7日报道,该校哲学系全球伦理高级讲师默顿·雷格里兹(Merten Reglitz)在他发表于期刊《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的新研究《互联网接入权利的社会经济论证》中表示,鉴于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高度依赖互联网来行使教育、医疗、工作、住房等各项社会经济权利,互联网接入应当被视为一项基本的人类权利,否则社会可能会面临社会不平等日益扩大的局面。

  雷格里兹提出,将互联网接入视为一项独立的人类权利的理由是,它是行使一系列社会经济权利的现实需要。他表示,互联网对于人们实现多项社会经济权利都具有基础价值与独特作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交工作申请,向医务工作者提供个人医疗健康信息,管理自身资产和事务,申请社保补助,在线提交作业、测试等。是否接入互联网对人们能否顺利接受教育、保持健康、找到住所、获得就业机会有很大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民众而言,尤为如此。即使人们可以通过线下方式完成相关事项,他们与可使用互联网的人群相比也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在雷格里兹看来,互联网的结构使便利的信息互换成为可能,它有潜力为人类作为整体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而这种潜力应当通过承认互联网接入是一项人类权利来加以保护和利用。

  这项研究描述了互联网接入对发达国家民众行使社会经济权利至关重要的几个领域。教育领域,家庭没有联网的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获得所需的学习辅助工具和学习材料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医疗健康领域,为偏远社区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偏远社区的人们提供线下医疗保健服务可能具有挑战性,线上服务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缺口;住房领域,住房租赁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转向线上;社会保障领域,在没有互联网接入的情况下,获取相关公共服务会十分困难;就业领域,在互联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越来越普遍,人们必须能够访问相关网站,以有效行使工作权利。

  相应地,雷格里兹也在研究中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在上述领域面临的困难。例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儿童面临失学辍学问题,他们要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学校,学校里的班级通常规模较大,建筑设施破旧不堪,教师数量不足。对此,在线教育工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允许住处离学校距离远的孩子们完成他们的教育。如果教学材料是数字化且可及的,学生们就不必共用教科书,那么就能有更多的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教育。互联网接入与否也可能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是否能获得水平较为充足的医疗保健服务。数字健康工具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例如,在非洲东部国家肯尼亚,一款名为“Peek”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眼科检查工具包被用于检测视力和确定需要接受治疗者,特别是在医疗从业人员覆盖不足的偏远地区。此外,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往往会面临实体银行数量缺乏的问题,而互联网的接入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筹措资金。

  雷格里兹认为,政府当局应当为那些负担不起互联网费用的人免费接入互联网,同时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的数字技能培训,并保护互联网接入不受私营企业的随意干扰。尽管互联网接入也会带来虚假信息传播、网络霸凌、隐私泄露等新的风险,但鉴于互联网不会被废止,应有之义是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保障人类权利和遏制由互联网带来的新威胁,而承认互联网接入对人类权利的价值也为公共机关对其进行适当监管、保护互联网用户免受它在不受约束的状态下产生的风险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他强调,这是当今公共机关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因为能够访问和自由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有充分机会过上体面生活的必要条件。

  (陈禹同/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