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海外上映,掀起海外观众的观影和讨论热潮。《哪吒2》的爆红不仅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也凸显了背后翻译团队的专业素养。翻译团队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将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故事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全球观众。翻译,犹如“风火轮”,助力《哪吒2》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向世界传递中国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精准传达文化内核,引发情感共鸣
《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表示:“我们不做‘文化翻译’,而是用极致的情感共鸣打破壁垒。” 在《哪吒2》中,诸多台词翻译巧妙地保留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精神内涵,同时又能让海外观众理解并产生共鸣。比如哪吒的打油诗:
我乃哪吒三太子,
I am Nezha, the Third Prince bold!
能降妖来会作诗
I slay the demons, I write in rhyme untold.
今日到此除奸恶
Today I come to rid the evil's breath.
尔等妖孽快受死
You wicked fiends, prepare for death!
哪吒打油诗采用的是五步抑扬格与英雄双韵体的翻译手法。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王晓辉表示:“这里的翻译运用了五步抑扬格,所谓五步即5个meter(音步),或称5个foot(音步)。”例如,在“I am Nezha, the Third Prince bold!”这句中,“I am”构成一个音步,“Nezha”是一个音步,“the Third / Prince / bold”则分别构成三个音步。抑扬格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一个音步。这种体裁亦称为英雄体诗,英雄体即英雄双韵体,每两行一押韵。
此外,一句广为流传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充满抗争精神的台词被译为“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翻译者巧妙地融入了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精准地传达了哪吒不屈从于命运,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一定程度上贴合个人主义价值观,从而很容易让西方观众在情感上与影片产生共鸣。在亲情表达方面,“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被翻译为“Every day spent with you, mother is very happy. Mother has never cared whether you are an immortal or a demon. Mother only knows that you are my child”。这种直白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递出中国式的母爱,跨越文化差异,深深触动了海外观众的内心。
巧妙处理文化词汇,搭建理解桥梁
《哪吒2》通过神话传说、道家思想、民俗文化、传统音乐、服饰建筑以及哲学伦理等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富含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翻译,对海外观众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在做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的时候,要在中国文化色彩传播方面找到平衡,达到异质文化的融合无疑是中国文化出海翻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纯洁和神圣。在《哪吒2》中,象征哪吒身份和使命的“宝莲”被翻译为“the Sacred Lotus”,既能表现出莲花的特质,符合中国文化对莲花的象征意义。同时,在英语中读起来音韵和谐,易于记忆和传播,有助于提升海外观众的接受度。
保留幽默元素,增添文化亲和力
《哪吒2》中的幽默元素堪称影片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太乙真人的咒语“急急如律令”,曾有网友称急急如律令的咒语翻译为“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后被海外观影网页辟谣其翻译为“swift and uplift”,译文通过头韵强化了节奏感,同时以简洁的短语传递了“迅速”和“提升能量”的意象,符合施法场景的动态感。此前网友调侃的“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虽被辟谣,但其拟声词“biu”模拟法术特效,节奏感强且易传播。相比之下,“Swift and uplift”更显严肃,可能削弱角色太乙真人幽默诙谐的形象。翻译工作者对于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该进行更深刻的把握,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哪吒2》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热映,让世界观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其中,翻译作为“风火轮”,助力哪吒成功“出海”,从东方神话走上了世界银幕,跨越语言、融通文化,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观众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建构了中国软实力。
(作者系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