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理中国】成都大运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路径

2023-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世界各国大学生运动员奔赴梦想之都蓉城,共赴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这也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我国承办的又一场世界级体育赛事。当下,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符合历史之法、现实之需、未来之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北京冬奥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成都大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体育盛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又一重要节点。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持续深入,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成都大运会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用行动向世界青年彰显和诠释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中国实践。

  凝聚全世界青年的有生力量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青年是世界的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理想需要重视青年群体和青年力量的参与。成都大运会作为世界青年交流的盛会,对于通过凝聚全世界青年的有生力量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成都大运会有助于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全世界青年群体的理解与认同。成都大运会既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公民意识”的中国青年的使命,也要通过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契约精神、公平理念、团结意识、包容格局,来促进全世界青年群体的理解与认同,让世界各国青年努力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体育赛事是展现青年力量和活力的最好方式,我国大学生运动员要勇担时代责任、锤炼过硬本领,以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向世界大学生展现拼搏进取、责任担当的良好形象和青春风采。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体育盛会,成都大运会凭借着实践活动的同一性、组织平台的共通性、文化价值的共识性、命运共融性等共性基础特征,能有效发挥联接纽带功能,能够拉近世界青年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成都大运会作为成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成都的重要窗口,也对实现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作用。如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之一的《世界是我们》,就生动形象展现了我国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以及多元包容的价值追求,向世界描绘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精彩图景。

  成都大运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

  第一,秉持包容互鉴的大运筹办理念。文化上的交融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成都大运会在赛事筹办期邀请世界大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的文化传统以及“开放”“包容”“合作”的理念追求。赛事组织者积极同国际大体联加强联络协调,以“共建共享”的原则处理成都大运会的相关事务。充分借鉴北京冬奥会在服务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学习借鉴历届东道主的成功办赛经验。同时,媒体也要树立开放、包容、平等的跨文化传播意识,在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民族风采以及国家成就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充分展示各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第二,树立互惠共赢的大运价值追求。互惠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一是要坚持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否受益是衡量一个赛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充分利用好东安湖体育公园,发挥公园对全面健身的促进作用,广泛开展惠民行动计划,借助成都大运会建立更多的天府绿道和社区健身圈,开展大运主题宣讲进校园活动,带动更多青少年群体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二是要努力推动大运会单一竞技价值体系向多元价值体系转变,带动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大运文化,广泛搭建国际青年和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对话沟通平台,并向全球发布大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真正实现全民共享、全球共享。

  第三,遵循绿色持续的大运发展要求。一是要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从赛前的生态风险评估预防、赛中监控应对、赛后修复补偿构筑起成都大运会赛事全周期生态风险管控体系,围绕人权、社会、经济、环境和治理等领域规划大运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要采用领先的可持续建筑标准,以智慧化、科技化为引领,探索垃圾和水源管理方式以及低排放的解决方案,努力实现碳中和的大运会,并致力于为环境保护奠定基础;三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大运遗产,充分挖掘大运会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动能,努力将成都大运会遗产效益实现最大化。

  成都大运会,为世界呈现一届具有世界标准、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激荡中谱写出一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妙赞歌!

  (王文龙,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邢金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