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霸权稳定论强调霸权国提供安全、资金、规则等公共物品,而其他国家更多是“搭便车”,无意愿也无能力去分担全球治理的负担。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国际制度是各国基于共同利益协商达成的,可以提供一定的国际公共物品,但回避了大国和中小国家的能力差别问题。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由此可见,中国所提出的全球治理观彰显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对外关系法体现了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反映了中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期待。对外关系法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相对于霸权稳定论,共商共建共享不仅体现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潮流,也可以集聚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出更加平衡、切合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而不仅仅是以霸权国为中心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单向治理。一方面,即便是当今世界,所谓的霸权国美国,自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监督;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治理方案一定要得到当事方的理解、支持,国际组织和外部国家不能在不征求当事方意见的情况下就开出药方、采取行动。正如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经验所表明的,如果没有得到冲突双方的同意,维和行动很难顺利进行。
对外关系法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今天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致力于发挥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从国际规则的角度来说,中国希望建立一套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规则,例如减少在国际发展援助方面的一些附加条件、不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坚持主权平等、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各国有权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等等,以期减少南北差距,让发展中国家能够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收益;另一方面,从权力分配的角度来说,中国希望继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多的发言权、投票权。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中,中国反复强调,需要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而不仅仅按照各国的体量大小来确定成为理事国的标准。
对外关系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中国在促进全球治理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可是,中国仍需要进一步了解外部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政治社会情况复杂、经济不发达,对中国企业来说安全风险较高,更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要和当地的各方展开良好的合作,也要和其他跨国企业、国际多边机构等展开良好的合作,从而尽可能减少风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互利互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