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区域国别学理论建构

2024-04-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今的世界被划分为不同的国别和区域,划分的机构和标准多样不一。其中联合国地理方案(United Nations Geoscheme)将世界划分为5个宏观地理区域和22个地理亚区域,加上联合国成员国的193个国家,它们都是区域国别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区域和国家进行充分和细节性地研究,形成每一个区域国别的系统知识和理解。
  然而,世界不只是这200多个区域国别的简单物理叠加,193个国家和22个地理区域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相互交织与互动影响的“复杂系统”,正如《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中关于区域国别学的描述,“区域国别学意味着做加法,是‘1+1>2’,通过多学科交叉而形成对外部世界的全新认识,导向新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复杂系统”和“复杂科学”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电子科技大学吕琳媛教授界定复杂系统“由以非线性方式相互作用的大量主体组成,这些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涌现出主体之间简单相加不能产生的复杂现象。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具有可建模和研究的普适规律”。这里的“复杂现象”就是上面“>2”的“新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中也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理论努力。向来主张“体系”层面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诸如从全球视野下透视国家对外行为的地缘政治理论,研究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背景下各个国家开始抱团取暖的“新”“旧”区域主义,还有最典型的“均势理论”:只要处在不同国家权势兴衰沉浮此消彼长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会或明或暗地遵循“均势”的逻辑和政策。这些都不是任何一个孤立单个的国家所具备的特性,只有一个不同国家互动交往和相互影响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才能“涌现”出像“均势”这样的国家共同行为。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与方法论二级学科的建设,从最基本和宽泛的角度来讲,理论追求的是超越独特现象背后的共性与普遍性,以区分于深挖一个个具体现象所呈现的独特性和细节。就此而言,复杂系统的视角,既是理论,也是方法论:理论要求我们把这200多个区域国别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提炼和总结这200多个单位复杂交织背后所“涌现”出的各种新因素和规律;而方法则意味着即便是研究一个国家的一个独特现象,也要注意到这个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个由研究对象和其他类似单位复杂互动的系统当中,系统的涌现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形塑和改变着这个单位。
  我的呼吁是,区域国别学既需要一个个国家和区域的具体信息与知识,更需要对由这些国家和区域互动建构起来的复杂系统的整体认知与理论解释!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