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十五五”时期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11月21日,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家安全研究论坛:‘十五五’时期的学术使命与研究展望”在京举行。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继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安全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他表示,作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的高校,国关将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国家安全特色,致力于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理论创新能力、深化交叉学科建设、增强智库服务功能,推动国家安全学术共同体蓬勃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杨华锋教授主持。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教授强调,应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傅小强研究员系统分析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可能面临的四类主要安全风险,并提出应强化经世致用、实用导向和特色发展的研究意识。北京海陆经济发展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李伟研究员围绕国际反恐形势指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需坚持系统思维,完善整体对策。中国人民大学田文林教授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阐述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路径。国际关系学院李文良教授则提出“安全极限”这一标识性概念,为推动中国安全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论坛设置三个主题研讨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国家安全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闭幕总结环节,李文良对论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当前国家安全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举办此次论坛意义重大。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的深入研讨,既有理论前瞻性,又具实践指导价值,为推进国家安全学学术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本次论坛作为国家安全学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汇聚各方智慧,为“十五五”新时期强化学科使命、推进研究创新明确了前进方向。
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国家安全领域的学术期刊主编以及师生代表60余人与会。
(主办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