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把建设平安中国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紧联系起来,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标识性概念内涵要义的丰富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新高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理解把握平安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不断深化对“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认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进而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建设平安中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国之大者,安全为要。建设平安中国无疑是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才能不断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正是基于此,建设平安中国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体系上讲,两者形成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从功能角度看,建设平安中国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到战略支撑作用,进而促成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设平安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国家安全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建设平安中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树立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鲜明导向,平安中国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基层安全韧性,使基层基础不断得以夯实,进而从安全稳定意义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平安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壮大人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质,其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平安中国建设根本上也是为了人民,两者在人民性上高度契合。一方面,通过建设平安中国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共识和力量;另一方面,平安中国建设也要依靠人民,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通过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最大限度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
建设平安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国家安全屏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所谓“屏障”是指具有遮挡、保护、防御功能的物体或机制,其也可引申为一个抽象的保护性概念。事实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面临各种安全威胁,此时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在推动发展过程中不断巩固国家安全屏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蕴含国家安全要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彰显出基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既深刻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原则,又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内涵要义,反映出把国家安全贯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全过程的逻辑与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涉及国家安全多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中的若干领域,而且随着新兴领域的不断出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重点安全领域也呈逐渐拓展之势。比如,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同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点领域不无关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又与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关系密切。此外,总体国家安全观还包含“共同安全”“普遍安全”“全球安全”等标识性范畴,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角度看,这些无疑又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彰显安全发展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这指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性风险”的客观存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及国际形势变化,同样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重要论述并未回避问题,如针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应“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则提出“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为此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停滞、不中断。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需从总体视野来把握。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各有侧重,另一方面这五大特征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统合至“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高原则。为此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运用系统思维“总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之相似,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在这背后支撑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也是系统观念,以避免单一领域安全强化而整体安全弱化的问题,推动全领域均衡发展。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蕴含了发展和安全要素,因此要深度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三、以平安中国建设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为此要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重要遵循,着眼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树立系统观念和风险意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通过强体系、提能力、保安全、促发展,在风险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有效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表征着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国家安全制度支持,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均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此要着眼于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巩固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战略、政策和风险防控体系。还要强化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和重要专项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切实筑牢人民防线。通过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以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能力反映国家科学配置战略资源,以保障自身相对处于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要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锻造实战实用的国家安全能力,突出保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健康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安全,把捍卫政治安全摆在首位。要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生物、深海、极地、太空、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并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还要提高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能力,统筹推进风险有序化解,严防系统性风险,以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之目标。事实上,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而社会治理创新则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要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重要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和能力建设,深化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治理。还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通过制度机制创新、网上网下协同,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群众基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中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因此加强平安中国建设之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建设平安中国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坚定不移贯彻,集中呈现把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要求,通过将国家安全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谋划、一起部署,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谢波,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石博月,西南政法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