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党和国家的重大议题。自2020年“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设置以来,这门学科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学科发展中应重点把握哪些核心问题,如何进一步构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期,围绕相关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刘跃进。
构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安全学这门学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多年来,“统筹发展与安全”已经上升为该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建设的一条主线。加快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新时代统筹处理发展和安全关系的需要,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因此,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鲜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性,直接服务于国家安全工作需要;二是理论性,通过构建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指导国家安全工作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报》:围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实践,学科评议组对该学科的定位有哪些考量?
范维澄:“国家安全学”这门学科的设立与我国在安全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联系在一起,指导我们面对这些重大挑战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所以,该学科的学科定位非常清晰明确,即贯彻服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综合性交叉性核心支撑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报》:面向新时代发展,国家安全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范维澄:该学科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这些专门人才具备宏观、全局和全球战略思维,以及观大势、察风险、谋远略、控全局的能力。教育部确定了21个国家安全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国家安全学硕士授权点。
刘跃进: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安全学研究更突出方法论和认识论。从这一角度而言,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要使培养对象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含义和服务对象,这需要任课教师真正弄懂、讲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尤其注重使培养对象树立起“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其次,要使培养对象确立科学理性的精神,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逻辑方法,具备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等。在实践中,该学科要如何构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
范维澄:从学科体系来说,国家安全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主要以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安全问题及应对为研究对象,下设4个二级学科: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技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从构建体现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关键知识点及其演化规律、相互联系的知识图谱入手,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请14所国家安全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点高校分别提出国家安全学科的知识图谱,而后汇聚各个学校提出的知识图谱,形成一个评议组认可的国家安全学学科的知识图谱。最后,我们把知识图谱分解开,形成了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在课程体系方面,设置适应学科基础性、综合性知识体系要求的学科基础课程,适应不同培养方向和职责岗位专业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和若干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根据培养单位研究方向自主设置。
在教材体系方面,我们考虑到国家安全学还没有进行一个全过程的教学,仅推荐一本通用教材是不成熟的,因此需要先出版一套国家安全学丛书,供各学校作为参考书。经过研究,学科评议组把认定的国家安全学知识图谱分解为不同课程,编著了一套26本的“1402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包含基础课4本和国家安全子领域研究的22本书。目前,丛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基本完成,将在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正式发布。
开展国家安全韧性强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范维澄: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科技支撑和制度建设并重,并以创新驱动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在国家安全科学体系关注的诸多问题域中,有很多是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与基础科学前沿的结合,如新型大国关系,气候与生态危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突围破局,社会矛盾的预防与化解等。对此,我们提出一个控全局的目标,期待相关智库或高校能够从理论、战略、治理、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国家安全管理的决策体系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请简要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范维澄:国家安全管理的决策体系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包含深刻、复杂的基础科学问题。重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国家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和决策体系设计,二是国家安全事件决策支持的理论和方法。
自2018年立项以来,我们重点关注了国家安全跨部门跨层级、国际与国内协调联动,国家安全多源多模态大数据融合与分析,国家安全全景式情景推演与风险研判等科学问题研究,注重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构建国家安全风险管理与研判决策原型系统,推动了国家安全学的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在国家安全风险管理与综合研判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建立了风险定量分级、方案逐级优化的数据集成平台;构建国家安全各重点领域情境可视化和危机事件情景演化推演子系统,构建国家安全综合研判原型系统平台。
从科学和哲学层面深化国家安全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安全研究领域涵盖内容复杂而多样,国家安全学建立后,在未来学科发展中应重点把握哪些核心问题?
刘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目标一定是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未来的学科发展,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加深对核心概念的认识。国家安全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国家安全保障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四个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我提出了“四面一体”的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框架,只有在理论上将这些问题讲清楚,才能更准确科学、更合乎逻辑地认识国家安全问题。
第二,加强国家安全史和国家安全思想史的研究,为国家安全学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当前,国家安全史和国家安全思想史研究还存在一定短板,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强对国家安全史和国家安全思想史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第三,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要追求国家安全科学和国家安全哲学的统一。基本的哲学逻辑阐释能使国家安全学具备人文性,学科的专业化逻辑分析则会提高国家安全学的科学性。
在科学层次上,要从古今中外大量的国家安全事例中,探索和发现国家安全的本质以及国家安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规律,得出一些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结论。最重要的是,还必须具有预测能力,能够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在掌握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具体环境和事件,对国家安全总体趋势和个别事件的未来发展或演变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作出推断,并为这种推断提出“为什么可能”或“为什么必然”的根据。
在哲学层次上,国家安全学首先要研究国家安全历史和现实“应该是什么”和“为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也就是要对国家安全历史和现实作出有根有据的价值判断。其次,国家安全学在哲学层次上还需要探究国家安全未来发展中的“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不可以是什么”“必须是什么必须不是什么”等,从而过渡到对国家安全实务的价值指导。这是因为,以上相关重要问题均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的利益需求,因而研究起来更为复杂,提出方案也会更加困难,这就使哲学层次上的国家安全哲学成为学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